旬阳县以廉政教育为抓手,充分挖掘本土廉政文化资源,建成高标准、多元化、有内涵的省、市、县级廉政教育基地,推动党风党性党纪教育常态化,筑牢党员干部“不想腐”的思想堤坝,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生态。近期,“廉洁旬阳”微信公众号将以图文形式相继推送各基地概况,敬请各位微友关注。
从地图上看,旬阳县红军镇位于陕西南部,安康市的最西边,毗邻湖北省的郧西县。红军纪念馆园区就座落在红军镇红军村,建设用地108亩。2011年被命名为国家“AAA”级红色旅游景区,2013年10月被陕西省纪委命名为陕西省廉政教育基地。集红色教育、廉政教育、生态旅游于一体。
这里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鄂豫陕游击师根据地;这里保存有闻名遐迩的红军烈士墓、十分珍贵的红军生活用品和生动鲜活的革命故事怕;这里是全国唯一以“红军”命名的乡镇。
1934年,程子华任军长的红25军来到旬阳,开辟鄂豫陕革命根据地,转战旬阳双河、丰积、圣驾等地。1935年10月18日,为掩护红军主力转移,高中宽指导员所在的特务班14人与敌军400人浴血奋战,高指导员、尚班长在战斗中壮烈牺牲,被农民张文茂、宋典珠冒死秘密掩埋于九龙山下。
当地老百姓为纪念红军和他们之间的军民鱼水情和讴歌红军战士的英勇杀敌的精神,自筹资金给尚班长、高指导员修坟、立碑、建庙、塑像,敬奉他们为“红军老祖”。
红军镇作为红军精神的发源地,当地稍年长的老人都会唱红军歌谣,会讲红军故事,有很多村民给自己的孩子以“红”字辈起名,男的叫“红军”、“纪红”,“长红”,女的叫“红梅”,“红霞”,从红军镇、红军沟、红军墓,到红孩子,当地百姓用最自然朴实的情感记载往事、念想红军,让红军精神在这里世代相传。
为进一步传承红军革命精神,弘扬革命文化,开发红色旅游,旬阳县于1976年筹建“红军纪念馆”,1983年正式对外开放。 2007年,旬阳县投资1500余万元将廉政文化教育与得天独厚的红色文化有机融合,把纪念馆园区建设成为反映当年红军革命斗争历程的重要纪念场馆,也着力把它建设成为弘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革命先烈崇高风范的廉政主题教育基地。
新园区分为红军纪念馆、二万五千里长征体验区和教育培训基地三个片区。融廉政教育、国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文化旅游于一体,于2011年4月建成并对外免费开放。2013年10月被陕西省纪委命名为陕西省廉政教育基地。
红军纪念馆主要通过综合馆,史料馆,军械馆,生活馆四个展馆和纪念性建筑刻画,成为园区革命传统教育区。史料馆展示的是红25军在旬阳活动的历史文献资料、革命战争照片、宣传标语等;军械馆展示的是红25军在旬阳活动时所用过的各种战斗器械;生活馆展示的是红25军作战时的生活用品。
园区的核心建筑红军英雄纪念碑,高25米,象征着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坚忍不拔,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精神,纪念碑共用石材1949块,这个特殊的数字象征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纪念碑基座浮雕,由8副历史画面组成,取名《足迹》,再现当年红军长征之伟大精神和红25军在陕南这片土地上留下的红色足迹。
园区内配备有专职讲解、环卫保洁、安全保卫、专职办公等工作人员,环境整洁、配套服务设施齐全,基本能满足培训学习、参观游览的需求。红军纪念馆里现陈列着200余幅照片、文字图片,30余件珍贵文物以及大型幻影成像、红二十五军纪录片、电子翻书等,摆放着百余幅中央领导题字、关于陕南革命根据地战略布署、红二十五军革命宣传标语等碑文,是一组反映红二十五军在陕南革命的光辉写照和不朽丰碑。
廉政教育基地展馆内展示着国家领导人对反腐倡廉重要指示、党和国家关于廉洁自律的各种方针、反腐倡廉创新成果、现代优秀共产党员、现代反腐案例以及廉政对联、廉政漫画等,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展倡导廉洁、反对腐败。
走进园区,通过讲解员引导,参观游览红军纪念碑、纪念墙、红军雕塑、老祖墓、展览馆等标志性建筑,感受广大红军战士从生死考验中锤练出来的坚强意志、奋进的勇气、艰苦奋斗的精神、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品质、严明的纪律作风和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
红军长征体验区,参观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史上重要的榜罗镇会议纪念馆、遵义会议纪念馆、黎平会议纪念馆和过草地、过雪山、飞夺泸定桥、四渡赤水等战斗遗址,重温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历史,激励广大党员干部为民服务、廉洁从政,永葆党员先进性和纯洁性。
红军纪念馆园区开馆以来,中省市县各级党政机关、社会团体和省内外游客慕名而来,祭奠革命先烈,接受红色廉政文化教育,近5年来,共开展各类祭奠和廉政教育活动630余场次,接待参观者110余万人次,特别是清明节、七一、八一、十一等重大节假日,均举办大型公祭活动,其教育作用和游览功能得到充分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