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份,陕西省安康市旬阳县红军纪念馆园区成功创建为陕西省廉政文化教育基地。
红军纪念馆园区座落在旬阳县红军镇红军村,位于陕西南部,安康市的最西边,毗邻湖北省郧西县。建设用地108亩, 2011年被命名为国家“AAA”级红色旅游景区。
1934年,程子华任军长的红25军来到旬阳,开辟鄂豫陕革命根据地,转战旬阳双河、丰积、圣驾等地。1935年10月18日,为掩护红军主力转移,高中宽指导员所在的特务班14人与敌军400人浴血奋战。高指导员、尚班长在战斗中壮烈牺牲,农民张文茂、宋典珠冒死将两位烈士遗体秘密掩埋于九龙山下,并自愿守墓。解放后,当地老百姓为纪念红军和他们之间的鱼水情深、讴歌红军不怕牺牲、廉洁奉公、艰苦奋斗的精神,自筹资金为烈士修墓立碑,敬奉他们为“红军老祖”。
红军镇也因这段历史而得名,成为解放后全国唯一以“红军”命名的镇。当地稍年长的人都会唱红军歌谣、讲红军故事,有很多村民给自己的孩子以“红”字辈起名,男的叫“红军”、“纪红”,“长红”,女的叫“红梅”,“红霞”。从红军镇、红军村、红军墓,到红孩子,当地百姓用最自然朴实的情感记载往事、追思红军,让红军精神在这里世代相传。
1977年,陕西省文化文物管理部门在红军镇筹建“红军纪念馆”,1983年正式对外开放,自此,来这里参观的群众、干部、军人,络绎不绝。
2007年,为了将廉政文化教育与得天独厚的红色文化有机融合,旬阳县委县政府进一步挖掘红军镇蕴含的廉政资源,丰富廉政内容,投资1500余万元,依托“红军纪念馆”,建成与形势发展相适应、与实际需要相吻合的红色文化廉政教育基地--红军纪念馆园区。旨在以史育人,弘扬新风,抵制邪气,筑牢广大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打造汉水之畔执政环境的碧水蓝天。
新园区分为红军纪念馆、二万五千里长征体验区和教育培训基地三个片区。纪念馆内翔实的史料、图片、革命历史文物,成为今天没有经历过战争的党员干部们瞻仰革命先烈、增强党性修养的鲜活教材和生动文本;长征体验区通过祭拜红军墓,体验人工情景再现景点,重温当年红军长征路上重要事件和红25军在陕南这片土地上留下的红色足迹,使人们在重温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革命的艰苦历程同时,认识到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教育培训基地集党纪国法教育、优良品德教育、光荣传统教育、案例警示教育于一体,让广大党员干部从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中汲取为民、务实、清廉的正能量。
自2011年开馆以来,省内外共有20多万人次前来参观学习,红军纪念馆园区已成为安康市红色文化和民俗文化的集中展示地、陕西省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国家“AAA”级红色旅游景区;成为党员干部接受党性党风党纪教育的重要阵地,群众接受廉政文化熏陶的重要场所和旬阳县扩大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