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镇辖50个行政村,322个村民小组,1.6万余户,5.3万余人。为贯彻区委“一抓三建一统揽”工作要求,进一步将群众工作提升、拔高、树标杆,推动区域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2011年以来,大同镇党委、政府针对镇村工作缺乏有效机制、干部宗旨意识薄弱、干群关系不够融洽、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等问题,坚持用群众工作统揽发展全局,把群众工作作为一切工作的坚强后盾和有力保障,积极探索群众工作体系建设和便民服务工作的有效途径,以“便民、利民、规范、高效”为目标,以镇有中心、村有站、组有点、户有中心户长”的四级网络体系为载体,健全规章制度,完善办事程序,创造性的建立中心户长服务制,探索完善新型农村社区便民服务管理模式,增强了群众工作的科学内涵,拓展了群众工作的基本外延,取得了一定成效。
四级网络搭平台 便民服务零距离
为了方便群众办事,零距离接触群众,镇政府狠下决心拆掉围墙,挤出20余万元资金,将便民服务中心前建成花园式休闲场地,与316国道直接对接,形成一个开放的政府,敞开胸怀,24小时接待服务群众。同时,变柜台式服务为大厅式服务,实现零距离点对点接待,面对面、心贴心服务。同时,按照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标准配齐硬件设施,抽调15名业务素质好、工作责任心强的干部组成党政信息、信访司法接待、民政救助、财政惠农、社保合疗、计划生育等六大服务窗口,常日制上班,全方位服务群众。村便民服务站由“三委”班子成员和驻村干部及大学生村官组成,在村组织活动中心设立便民服务站,实现周二工作日和日常接待常态化;便民服务点由个村民小组组长、中心户长负责,依托中心户长开展日常工作。同时按照“领导接待日”的要求,每天由一名党政领导在便民服务中心带班,接待群众来信来访,了解社情民意,解决群众的疑难问题。全胜村三组村民朱守荣逢人便说:“真没想到现在到镇上办事这么方便!我去补办合疗本的时候都下班了,人家干部还是热情地接待了我,而且没用到两分钟就办好了……”。
精细工作全覆盖 真情服务暖民心
为了真正方便群众办事,镇便民服务中心实行朝9晚5的作息制度,集中时间为群众服务,实行镇村联动完善便民服务措施,即“办理加代理”的服务模式,每个便民服务窗口负责6至9个村级便民服务站点的指导和日常联系,除了完成政策咨询服务外,还要完成村民的代办事项。今年年初,根据各村布局,我镇把50个便民服务站划分成优秀、标准、规范三个档次进行分类管理,按照“八个一、一集中”(一个固定办公场所、一块便民服务牌、一套便民服务管理办法、一张便民服务连心卡、一套便民服务设备、一本便民服务台账、一个便民服务信箱、一个公示栏,集中办公)进行建设,仅2013年以来,共向群众发放《便民服务手册》1万余册,发放《涉农惠民政策明白卡》2万余张,接待处理群众信访36件,结案率100%,接待办理群众事务1116件次,其中村便民服务站接待办理群众事务509件次。进一步对群众开展分类管理,对连心户建档跟踪管理帮扶。在每个村确定一名专门代办员,依法全程为群众代办事项,真正做到“足不出村,就能办事”。2013年3月28日一大早,双椿村民晏德印便来到了村里的便民服务站求助。他因去年建房搬家时,不慎将第二次土地使用证件丢失,需要补办。由于涉及到土地面积,需要各部门现场勘察并请国土所协助,他觉得事情很难,又不熟悉各个部门职责,于是就去请村代理员为其代办,结果第二天村代理员就帮他办好了。大坡村村民李成军、张娟娟夫妇在便民服务中心拿到自己办理的准生证时深有感触地说:“过去办事跑了这里跑那里,还要担心能不能找不到办事的人,现在好了,进一个门、找一个人就能把事办成”。
六员一体推户长 畅通末梢合民意
为建立一个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服务群众网络体系,延伸“触角”灵通“嗅觉”搭建服务群众的桥梁,创造性地建立中心户长制。全镇按照就近方便、划片负责的原则,以组为单位,在各组相邻的10至30户群划为一个片区,设置一名中心户长。中心户长人选以村委会换届推选的村民代表为基础,重点把群众威望高,有一定组织协调能力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退休干部、教师、优秀党员等考察确定为中心户长,使每个中心户长对片区内的群众事务能看得见、喊得应、管得住、有效果。具体工作中推行 “六员一体”服务模式,即:便民服务中心户长兼顾做好农村政策宣传员、社会治安治维稳员、计划生育信息员、干部作风监督员、便民服务代理员以及民主议事员。全镇322个村民小组共推选出1050名便民服务中心户长,制定了《中心户长职责》和《中心户长管理办法》。三中村四组中心户长陈甫荣总结的一段顺口溜:“群众只要动动嘴,干部上门来跑腿,大事小事不出村,便民服务真管用”。民七村退休干部韩树森被推选为中心户长后,不仅在村两委会开展讲党课、宣传惠农政策、参与村务决策,还经常代理代办群众事务等,“有啥事、找户长”已成为了大同群众的口头禅。
创建社区服务站 两山移民安新居
随着陕南避灾扶贫搬迁工作的不断推进,形成了多个新型农村社区。要把来自不同区域民族化、风俗习惯、文明程度差异较大群众服务好、管理好,实现安居乐业的目标,是新形势下社会管理工作的新课题。为此,镇便民服务中心于5月份开始在东红北大街试点新型农村社区便民服务和管理工作,对184户居住一起又来自不同行政区域的农户成立临时党小组、社区管理组织、便民服务网络、中心户长管理网络、专技互助网络等,组建了东红北大街新型农村社区便民服务站,实现便民服务工作自觉化,休闲娱乐公益化,和谐维稳互助化,服务、管理、自治同步开展的体制,使基层党建、教育、卫生、计生、精神文明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工作得以有序开展。2013年7月,社区居民李文平在自办的家居餐厅因操作不当失火,社区支部书记陈玉根首先发现,立即组织灭火,及时有效的防止了一场火灾事故的发生。2013年9月初,外迁入住北大街社区的镇坪县王宝先和紫阳县的唐怀全两人都在为子女就学学校接转的问题发愁,社区服务站得知情况后主动与双方学校联系,出具证明使得两学生很快入学。九月九是社区服务站成立后以来的第一个重要民俗节日,应广大居民的要求,社区服务站紧锣密鼓的组织大同境内六个村的文艺汇演队在北大街广场开展一场规模较大的文艺汇演,极大地丰富社区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定期研判突重点 协调联动保民生
镇群众工作领导小组每月坚持研判重大群众工作,抓住群众工作体系建设和镇村两级信访工作责任的关键,定期研判群众工作,对重点案件实行领导包案部门协调联动的工作机制,使突出矛盾的处理更顺利、更及时、更有效。采取研判“号脉”的形式,建立群众工作“三级问题库”,完成从“挂号”到“销号”的过程,把研判联动的效果发挥到最好,使维护民利、公开民主、联系群众成为一种常态化工作。同时,根据分析研判的情况,夯实责任,健全机制,真正实现保民生的目标。一是把干部融入群众,全面健全民意沟通机制。坚持实行干部走村串户,宣讲法律政策,收集社情民意,畅通民众诉求,化解矛盾纠纷,适时排除积累在民间的不满情绪和心理困惑,增强群众的社会认同感。二要把力量充实一线,全面建立维护群众权益机制。要求干部不仅要身入基层,更要“心”入群众,“一个服务、一个维护”,即服务群众,维护群众利益,具体实现“三个转变”一是变“稳定群众”为“服务群众”;二是变“劝阻上访”为“代理上访”,三是变“中转办理”为“就地办理”。三要把工作重心下移,完善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形成深入群众“大走访”,矛盾纠纷“大排解”,法规政策“大宣传”的制度化、规范化,真正让群众工作的主体成为社情民意调研员,法规政策宣传员,矛盾纠纷调解员,确保辖区的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