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办公室会同中央纪委办公厅对3起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典型问题进行通报,内容涉及调研层层陪同、资料层层加码等问题,释放了动真碰硬强烈信号,也让我们深刻认识到,持续推进为基层减负仍需要从“心”出发。
从“责任心”出发为基层担当。通报中惠州市博罗县教育局把应由专业部门承担的职责任务摊派给学校,任由非教育教学事务、过度留痕要求加重中小学教师负担,暴露出了该单位在工作中没有明确权责,把什么事都压给基层的不良之风,看起来是“极端负责”,实际上却是缺乏担当、不负责任。各级机关部门和党员干部要以此为戒,摒弃“基层是个筐、啥都往里装”的惯性思维,改掉以往“以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等坏习惯,通过明责、担责、履责、尽责,以“责权一致、责能一致”为准绳,逐级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让专业的人做好专业的事。
从“敬畏心”出发为基层服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干部一定要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敬畏党、敬畏人民、敬畏法纪。”之所以会出现调研期间层层多人陪同、调研点与调研主题不符等现象,究其原因还是部分党员干部对党、对人民、对法纪的敬畏不足,对中央八项规定等规章制度重视不够,“官本位”思想破除不彻底。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树牢“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的正确权力观,大力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在践行“四下基层”制度的时候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抹开“面子”,主动“开门办公”“现场办公”“上门办公”,深入基层听民意、真抓实干解难题,真正做到为基层多服务、少“添乱”。
从“同理心”出发为基层“赋能”。近年来,自中央到地方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都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我们也不能忽视,一些新的“形式主义”正在悄然滋生,比如“文件流转”变“电话提醒”、“材料报送”变“视频展示”、“一刀切”值班等。这些问题让基层干部苦不堪言,暴露了上级部门担当不足,也体现了部分党员干部对基层干部缺乏“同理心”,换位思考不够。俗话说“要想马儿跑,就要让马儿吃饱,还要让马儿知道往哪儿跑”,上级机关部门在给基层布置任务的同时,要多考虑基层的实际困难,要设身处地地加以理解,满腔热情地给予支持,扎实有效地进行帮助,多一些体恤、指导和鼓励,这样才能形成上下一心、同频共振的强大治理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