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廉政文化 > 廉政网评 > 正文

莫让礼尚往来变了味儿

作者:李迎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18-12-13 08:21字体大小:

南北朝时,曾发生了一则“棒打送礼”的故事,南朝的中书通事舍人顾协,是皇帝的近臣,他不以位高而徇私情,不以权重而谋私利。有一次,他以前的一位门生想在朝中谋得一份差事,便向顾协送礼行贿。门生的这一举动激怒了顾协,他一点不顾念师生之情,责令将这个门生重打二十大板,送来的钱也被他摔在门外。这事迅速传开,此后再也没有人敢向顾协送礼行贿了。73岁时,顾协在任上去世,因为一生清贫如洗,他去世之后,竟然连用来入殓的被子都没有。他曾说:“送礼纳贿,必然徇情枉法,吏治怎能清明?”是啊,小贪不止必大腐,如今大小贪官落马的各类“剧本”也印证了顾协所言极是。领导干部面对下属、同学、亲戚、朋友等以过节为由的宴请邀约、登门拜望、节日赠礼,应该如何应对呢?  

陕西省纪委监委正在全省范围内集中开展违规收送礼金问题专项整治。此次专项整治在全省党员干部、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中开展,省纪委监委公布全省统一专用账户,用于上缴违规收受的礼金。要求领导干部对以前因各种原因不能自行清退的礼金,要如数上缴纪检监察机关或专用账户。对不主动清退、拒不纠正的,从严惩处。对不收敛不收手、顶风违纪的,坚决按“越往后执纪越严”的要求,严查快处,并点名道姓通报曝光。习近平指出,反腐败高压态势必须继续保持,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对腐败分子,发现一个就要坚决查处一个。要抓早抓小,有病就马上治,发现问题就及时处理,不能“养痈遗患”。省纪委监委此举意在告诫领导干部一定要心存敬畏,不要心存侥幸,“莫伸手,伸手必被捉”,不该拿的坚决不拿,错拿的主动“吐”出来。  

我们民族一向崇尚礼尚往来,逢年过节亲朋好友互相走动联络感情,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习俗,也是亲戚朋友间联络感情、互相探望的最佳时机。但如今,一些礼尚往来却演变成了“隐形腐败”,成为部分人谋取私利的手段。有的以节日向领导干部表示的“小意思”图日后“钓大鱼”,有的甚至走“迂回”路线,“腐蚀”领导干部的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传统节日就成了某些心术不正者请客送礼的“黄金时段”。苍蝇不叮无缝蛋,部分领导干部经不起诱惑,“一拿红包,身份忘掉”。从一开始的脸红心跳到漫不经心,久而久之,养成了一种畸形的贪占便宜、贪图享受、贪恋钱财的心态,并逐渐成了习惯,最终走向犯罪道路。从而民间流传一些讽刺干部的顺口溜,如“领导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人民币” “十万八万都可以,美元欧元不嫌弃”。  

节假日对于党员领导干部来说,是有很多考验的,不能让这些变质的“礼尚往来”借机掩盖受贿的实质,滋长享乐奢靡之风,侵蚀党风政风,带坏社会风气。这既损害了党员干部形象,也影响了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威信,在群众中造成凡事都有猫腻,都有“潜规则”的恶劣影响。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秉公用权才能赢得人心。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广大干部应当弘扬公清若水的浩然正气,知所避、知所拒,去除贪念、洗涤污淖,才能不忘初心、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