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来自家规,礼仪源于教化。汉阴陈氏以“八百斗牛耕日月,三千灯火读文章”的耕读传家之本,在陈氏祠堂旁创办了翼佳书院,并在翼佳书院内兴办家族教育,将陈氏家规进行弘扬、普及和推广。
汉阴陈氏,明末清初从江苏句容县迁徙此地,因而“翼佳书院”就起源于清初、延续至清末,而在清初中期时曾鼎盛一时,颇得声名。清风朗朗、文思悠悠,陈氏的家规家训也在道德文章中升华,在传承效仿中深入人心,在祖祖辈辈的学而时习中根深蒂固。直至今日,陈氏后人依然重视学习教育,子弟刻苦学习、崇文尚艺蔚然成风。
孝义为先,上下和睦,一碗粥,先给老人孩子,一只野果,一人一口,这是汉阴陈氏的家风的写照。一门和谐,互相礼让,耕读传家,家族兴旺,县城原民主街一度成为“陈半街”之实。人口众多的陈氏,奉守“忠诚仁义,重教厚文,家风懿范,厚古照今”之训导。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和历史文明的今天,仍将“忠孝为本”、“耕读传家”的陈氏文化进行放大,仍将“至公无上、奉公守法”的陈氏操守进行传承,并且从讲好中国故事、讲好汉阴故事、讲好陈氏故事着手。这样有血有肉的历史故事最能感化众生,更能自觉回归到心灵漂泊已久的精神家园。
岁月如流,时间不居。清末民国初的三月水响之时,从汉阴民主街的大石板道上,车辚辚,马啸啸,一路上都是牵老扶幼、肩挑背驮的汉阴陈氏人。俗称的“陈半街”,尊祖旨意分家,大家庭分割为14庄,迁往陕南其他14个县。分布在汉中、商洛以及本地市其他县的汉阴陈氏后生,怀揣着象征家族文明的锅片,离开了一砖一瓦建立起来的家园,踏上了走四方的续梦之路,演绎了家族史上的再一次迁徙、分庄。一门繁衍成百户,百户皆为新门户。
陈氏祖训26条,家训16条,家规20条,在陈氏每一代子孙的骨子里头,潜移默化着这种精神和意识,牢固地坚守着家族的家规、家风和家范,对一代一代人的影响,极为深刻。家范、家规的教育,不是一个时代的产物,而应当是这个民族、这个家族、这个家庭,事业成功、做人成功一种内在的精神财富。所以,陈氏“翼佳书院”,虽然在土地改革时分割出去,破四旧时或拆除或改建,直至现在的棚户区改造,彻底夷为平地,痕迹全无。但“忠孝传家远,诗书继世长”的陈氏家规家训文化,对陈氏后人的影响意义仍然重大,一代又一代的陈氏后裔,始终不忘“忠、孝、勤、廉、善”之举。时至今日,散布陕南的陈氏后人,秉承着陈氏的家风,走上了各行各业,许多人成为各自岗位的中坚力量,而尽一已之力成为推动本单位或当地发展的生机动力。
在“依法治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途上,陈氏人以其“爱天下、忧天下、和天下”的博大情怀,以其“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精神风范,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传承和弘扬,添上了一线灿烂的华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