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来,一则“女教师罚站学生被其任派出所副所长的父亲带人关7小时”的新闻连续刷屏,舆论发酵数日后,终于等来了官方通报:涉事的渌口派出所副所长系违规使用公权力,决定给予记大过处分、免去副所长职务,并调离公安系统;同时,对该县公安局、涉事派出所等相关人员给予问责处理。
等来了一个大快人心的处理结果,但还远远不到为舆论监督又一次成功管住了任性的公权力而欢呼的时候。事件总会了结,舆论终会平息,但对事件的反思不该就此止步,值得我们警醒的是,为什么虽然不断有人栽在了舆论监督的“鹰眼”之下,但依然不时有违规使用公权力的热点新闻在我们门户网站的首页冒出头来?
纵观此类的事件,肇因归根到底还是某些人缺乏规范使用公权力的意识。细细数来,这其中有的人是把公权力改成了“私姓”,“一朝权在手 便把令行来”,全然忘记了手中的权利是党和人民赋予的,一心想着把公家的权利变现成能揣进自家口袋的私利;有的人是滥用公权力,不该管的要管,不该干涉的要干涉,仿佛不多下文件,多出命令就不足以体现其人其部门的权威;还有的则是面对事情“明哲保身”,明明是职权范围之类的事情,因为怕担责任、不敢担当,就祭出“拖”字诀,大玩“踢皮球”,只想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哪还顾得上手中的公权力要服务于民的职责?
凡此种种,每一次的曝光于网络报端,都会戳中公众的痛点,损害党员干部的形象,创伤政府的公信力。而公信力的缺失,又会导致某些地方政府和部门更加畏舆论监督如虎,往往很多并非舆情危机的事件一经媒体曝出,官方费尽九牛二虎之力都无法澄清,而事件中如果有涉及违规使用公权力或者使用公权力程序不规范的细节,更是会被无限放大,让官方无力自辩,一些正常处置的事件都会变得理亏。
规范使用公权力一直是政府持续发力,民众热切关注的一个大命题,也是政府机关依法行政的一个必要内容。观察近年来网络关注的一些热点事件,有些诚然被处置成了损害党和政府威信的反面典型,但也不乏因当地政府或部门处置果断,程序合理合法、过程透明干净而占据情、理、 法的舆论高地,获得一致的信服和称赞的事例,如前一段时间上海某交警执勤队伍对一起交通违法行为进行执法时,因为其执法行为规范,用权合理合法,全程按规定进行了执法记录仪跟拍,被赞誉为“教科书式执法”,尽管有些别有用心的人在网上发出的视频中呼喊着“警察打人”之类的杂音,但当事警官规范的执法依然在媒体平台、在网络舆论上获得了一边倒的支持。
“其身正”,就不怕“影子斜”,只要用权者真正树立起规范使用公权力的意识,始终保持对公权力所代表沉重职责的敬畏,时刻铭记公权力所要对等的“公责任”、“公义务”,那么舆论监督绝不会是可怕的虎狼毒药,而是能时刻提醒我们每一次使用公权力时都要谨慎而行,常怀自律之心,常备慎独之德,把握分寸、不可恣肆的一剂良方,有时候虽然也会“良药苦口”,但更多的时候,却也能治病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