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廉政文化 > 廉政文学 > 正文

雾锁照金,初见亦是心安

作者:​刘松文章来源: 市纪委监委宣传部 发布时间:25-11-03 15:04字体大小:


一直以为照金位于铜川市耀州区的繁华地段,真要来时才知道,它其实是深藏在山区里的一个小镇。

出发前几天,我就开始关注照金的天气,最低温5度,最高温11度。朋友听说后打趣道:“要么带羽绒服,要么带感冒药。”我顺口问女儿:“去一个地方,你是宁愿带感冒药还是羽绒服呢?”“这还用问,当然是羽绒服。”女儿不耐烦地回答。于是,小小的行李箱里,一大半空间都被一件羽绒服占据。

早上从安康出发时,气温也只有几度。前几天,街上还满是穿短袖的人,最厚也不过是件薄外套。天气说变就变,这次却变到了我的心坎上。不然我还真不知道衣服该怎么穿。要是像往常这个季节一样,最低十几度、最高二十多度,我出发时只能穿单衣。穿厚了别人还以为我是从更冷的镇坪回来的呢。没了这份顾虑,我直接穿着毛呢外套出发。走上街,发现到处都是穿大衣的人,这下就不用担心自己像个“显眼包”了。五个小时的车程,这样的穿搭冷暖适宜,舒服极了。本以为下车就从秋天直接入冬,结果温差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反倒觉得带羽绒服有些多余,一股轻装上阵的感觉油然而生。

从图片上看,照金干部学院环境优美,绿树青山环绕,建筑沿山而建,错落有致。可到了之后,迎接我的却是四面八方涌来的雾气。有点像冬日的早晨,走在乡间田埂上烟雾缭绕的感觉。雾气像细蒙蒙的雨丝飘洒着,落在脸上轻柔而清爽。一栋栋红砖灰瓦的楼宇披上了薄纱,越是想看清,越是看不清。我盼望着雾散后能看个究竟,可一直等到傍晚,雾气也没有退去的意思。绕着校园和周围的街道转了几圈,也只能看到道路宽阔、建筑现代气派的大致轮廓。

越是缥缈,越能激起人的好奇心。我忍不住问同行的人:“照金经常都是这样大雾笼罩吗?”对方回答:“不是呢,是因为今天阴沉下雨才这么大雾。”我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地,祈祷着明天天晴日出,好让我把照金这片红色土地看个真切。

今天是到这里的第一天,长途奔波有些疲惫,早早的就准备休息。晚饭前看了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革命家在照金开展革命工作的纪录片,对他们的艰苦奋斗历程和光辉事迹有了大致了解。接下来的几天,得“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了,不然就辜负了这一路的奔波。来这里,赏景放松是顺带的事,更重要的是让灵魂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和洗礼。

回到宿舍,拉开窗帘,雾气弥漫中,层层台阶沿山攀升,一栋栋高楼若隐若现,花草树木葳蕤,视线所及仿佛没有尽头,顿生一种悠远无边的遐想,引人探索。屋外一片阴幽静默,楼上楼下的人都出奇地安静。这样的环境最适合阅读写作。

我利用就餐间隙去图书室,借了《铜川革命史话》《照金精神及其时代价值》《古炉》《冯骥才散文精选》等几本书。借书时,本以为管理员会看得很严,可走进图书室才发现根本没人管。取了书出来也不见管理员,便拦住一位保洁阿姨询问如何办理借书手续。她的回答更洒脱:“你自己在大厅的册子上登记一下就行。”看来,他们是绝对相信借书人的素养。

打开书没读几页,我脑海中一直闪现着雾气笼罩下的照金印象,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和向往,写下了这些闲言碎语,算是初见照金的一份留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