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初秋的一天,时值午后,丽日当空,山风送爽。五六位乡镇干部从镇政府出发,迈着轻快的脚步,携着欢声笑语,走过小桥,走过田埂,走向密植着中药材的田野深处。
其中就有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小李,这是他第一次深入田间地头,实地测量验收全镇的烤烟种植情况,所以他显得格外兴奋。一边拉皮尺、用仪器,一边详细记录数字,然后用计算器加减乘除,核算结果;再对照种植户上报的数据进行对比验收……忙得不亦乐乎。一连验收了好几家,都没有明显问题。最后来到一家种植大户。
这家种植大户主人很热情,也非常健谈,引路、送水、递烟、招呼工人助测量……不停地忙前忙后,同时回答一些具体问题。可是,小李他们实地测量的烤烟种植数据却与这位种植户上报的数据存在较大出入,这该怎么办呢?由于受领导安排,要小李具体负责测算验收业务,他一时间茫然无措。
“小李,我们都不容易,”种植户见状走近他说,“我看你也是抽烟的人,性格也好,人品也不错,我给你买了两包烟你拿着抽……”说着,就往他手中直塞烟。
正在他不知怎么做才好的时候,带队的郝副书记赶紧上前用手推开了烟盒,说:“老刘,你不要这么客气,我们这是在履行正常工作职责,验收你的烤烟种植情况肯定要以实地测量数据为准,如果你有什么异议,还可以申请复验,再说,最后县上还要来实地复核的,你尽管放心!我们还要去其他种植户那里测量验收,先走了。”
暖阳斜挂,风和景明。回去的路上,郝副书记讲起县内一个真实的故事:
某村有一个姓赵的老人,60多岁了,独自生活。但他平时特别好客,每到逢年过节定会请村干部到家里去吃饭喝酒。一次,和村支书推杯换盏之际,该支书说道:“老赵,你看你这墙都开裂了,房顶也漏水了,该整治一下了。”老赵苦着脸说:“哎,可不是嘛!但我年纪大了,干不了体力活,也没钱请工人来修。”村支书马上拍着胸脯说:“你怕啥?这不是有我嘛!我经常在你这吃饭喝酒,再说我们都是乡里乡亲的,低头不见抬头见,这么点小忙,怎么都得帮帮你,是不是?这件事就交给我了!”老赵高兴地合不拢嘴,连敬三杯酒,不停地说着感谢的话。
后来,老赵的房真的修好了。就在他对村支书千恩万谢之时,检查组却进村了。经检查组核查确认,老赵的房屋其实是该村支书通过申请危房改造补助专项资金开支修好的,请人修房只花了3000多元,而实际的危房改造补助款有10000元之多,剩下的都被村支书悄悄揣进自己的口袋。最终,该村支书被严肃处分,但老赵直到镇干部将剩余的补助款送到他家时才知道还有“危房改造补助”这项政策,也才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由衷地感叹说“还是共产党的纪检工作做得好”。
“群众身边的蝇贪蚁腐不容忽视,苍蝇虽小,其危害却不小,利益不大,其影响却非常恶劣,严重削弱了基层群众对党的信任,损害了群众的切身利益。”郝副书记说。
比小李早参加工作几年的同事小王插嘴说,小时候看过一个故事,记忆深刻:
“有一只老鼠,路过装着大半桶玉米的木桶。老鼠把木桶咬了个洞,从洞里钻进去,吃了许多玉米。后来发现肚子太大,从洞里出不去了,于是它打算等到第二天,肚子变小了再出去。第二天,老鼠看见玉米涎水直流,忍不住又开始大吃起来,很快,肚子又变得很大了。它想:那就等明天再出去吧。这个时候,一只花猫路过,发现了木桶里的老鼠。花猫马上跳进木桶里捉住老鼠——老鼠成了花猫的美餐。玉米的诱惑,让这只贪婪的老鼠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有些人,何尝不是如此!”
另一位参加工作多年的同事老高说,通过党风廉政建设,其实是向14亿人民群众,特别是向9500万党员传递了一个强烈信号:只要抱着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决心,“四风”除得了,饭局推得掉,酒瓶可以离手,家庭可以回归,套话可以不说,官气可以变少。
中央八项规定实施以来,作为一名基层干部,能够明显感受到,各级干部去老百姓家里吃饭的次数几乎没有了,公务接待的标准明显降低,乱发补助等现象基本杜绝……
最后,郝副书记语重心长地说:“小李,刚才让你自己负责组织验收,就是想给你好好上一课。作为一名干部,千万不能收受人民群众给你的任何好处。你非常年轻,工作的路还很长,以后这样的诱惑还会遇到很多,甚至还有很多的糖衣炮弹来考验你,今天是两包烟,明天可能就是两瓶酒、两块肉,后面可能就是两摞钱……在利益的驱使下,欲望只会越来越大,最终走进深渊!所以你一定要坚定信念,坚决抵制住各种诱惑,丝毫不敢有任何动摇!”
人生处处有“考场”,工作处处是“课堂”。刚参加工作的这节生动的人生纪律教育课,就这样深深地印刻在小李的心中,至今难忘。
不知不觉,小李已在乡镇工作了三年有余。虽然基层工作纷繁复杂,既要完成本职业务工作和领导安排的其它工作,还要与群众打交道,但他始终牢记领导和同志们的肺腑之言,不踩纪律红线,严格依照规章制度办事,清清白白做人,同时将党纪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为民服务、干事创业、争先创优的实践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