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廉政文化 > 廉政文学 > 正文

汪溢勤政廉洁的回音

作者:​罗先余文章来源: 安康日报 发布时间:24-01-19 08:30字体大小:

2023年11月,安康高新区修路到汪台村,出土四个墓碑:明故迪功郎北原汪公墓盖、墓志铭和明候封汪母朱氏太孺人墓盖、墓志铭。四块墓盖、墓志铭均60厘米见方,两墓盖均篆书,两墓志铭均小楷。迪功郎北原的碑文由赐进士出身兵部武库司郎中年家晚生愚谷魏云霄撰写,字由赐进士出身山东道监察御史年家晚生克庵李祯(隆庆二年第三甲赐进士,安化人)书丹并篆盖;汪母朱氏的碑文由兴安人、隆庆丁卯科举人、迪功郎儿子汪腾鲲撰写,由万历壬午(1582年)科进士、山东兖州同知汪兆龙(汪溢之孙)书丹,孙婿生员刘光裕篆盖。四块碑子无论篆书、魏书的书写很有力道,墓志铭的魏体小楷书堪称书帖,其中汪兆龙书写的字让人啧啧称赞、惊奇不已。尤其《明故迪功郎北原汪公墓志铭》更是令人敬佩,激动难耐。该碑共1199字,其中586字记录了“迪功郎北原汪公(溢)”勤政廉洁、两袖清风,教化子孙、崇德向善的事。

关于迪功郎北原汪溢

据碑文载,汪溢,字子东,别号北原。生于明朝弘治十六年(公元1503年)三月十三日子时,卒于明神宗万历五年(公元1577年),享年七十有五。清嘉庆二十年《安康县志·卷七·选举志》载:汪溢,长枪铺人,任云南经历,《州志缺》;“经历”明朝官名,职责是按察巡察,有按察司经历、京府经历、宣慰司经历、府经历、宣抚司经历等。汪溢的祖上汪应杰是四川梓潼(今绵阳市辖县)人,明洪武初年,避战乱始居金州黄土岗。汪溢的祖父汪辅,任金州州掾,后授任四川铁巂卫仓大使,生四子,天翱为三。天翱是一个老老实实、尽心尽力的务农者,亦生四子:长曰洋,次曰治,季即北原公。

汪溢少年时聪慧过人,出类拔萃,清秀而整洁。二十余岁尚未就学,父兄也未强求。碑载:“公自向学,崇师隆友。因乏补给,多屡空。公坚志熟仁,寒暑弗避,凡经传史略无不博洽,而尤精于诗。乃充郡庠弟子员,四方英才多来学者。咸赖造就大,驰名三秦。”又据《明候封汪母朱氏太孺人墓志铭》载:汪溢少年时期家境贫寒,常常缺衣少食。明朝正德十一年,原籍湖广太和槐树关人朱隆来金州做贸易,见汪溢崇德向上,与众不同,孜孜以求,好学不倦,便如亲生子一样供应汪溢,让汪溢衣食无忧,还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汪溢。汪溢于嘉靖甲寅岁(公元1523年)宾典(明朝礼部主客郎中别称。以其职掌朝贵接待事)太学,又于嘉靖壬戍(公元1562年)年授任云南后卫知事、银厂督察、经历(明朝官职名称)等职。

勤政廉洁,刚正不阿

汪溢先任云南后卫知事,在任上,做事认真,谨慎从事,洁身自好。因不同流合污,所以,别人都诋毁他不称职位,才德不行。对此,他回答道:“秩不计崇,卑惟艰难称职。若以吾官,卑戚则为乘田,为委吏者非至人耶?”尔后,他赴滇南担任国税主要来源的银矿厂督察。开银厂、管银厂是一个肥差,但汪溢杜绝迎来送往、吃拿卡要等常规旧习,不拿额外之财,勤政廉洁,以朝廷的事为己任。碑载:“公却常例,惟尽心国税,一毫不入囊。”续做粮饷押运官,他冒险深入不毛之地,遇权贵有非法之举动而刚正不阿、不视其势,以朝廷事为先,以职责视事。然而,他被别人说他是不知世道情况,不知为自己。碑载:“每遇官长扣厥中,公曰:‘卑职但求不负朝廷!’巡按御史王公面与之曰:‘举世不知为朝廷,汝言及此,诚忠义士。’遂移缴优礼之。”。在王公贵胄们和掌管人的仕途升迁人的、却又想私扣私吞朝廷财物的人的面前,汪溢有礼有节,从容应对,讲之以情,道之以理,让王公贵胄们和官长们无地自容,便自然而然的顺水推舟,给自己想侵占朝廷财物的行为找台阶下。

反感贿赂,义正词严

由于他从事的官场事务都是与金钱、物资有关系,所以,他的身边经常有行贿索贿之人之事发生。他对行贿索贿非常憎恨,义正词严,昭心于世。他对自己不收贿索贿、清正廉洁、机智做人做事的行为进行辩解,并写折子在公庭上昭示自己为什么不收受贿赂的理由和道理。碑载:“公礼容庄,心地平,体方而智圆,性朴而语直。偶以当途求贿,不副见嫉妒。公庭折曰:‘吾有田可耕,有子可教,吾岂为此?’”

从碑文记录看,他心有戒律,本着用良心做事,依规矩行事。把人在做、天在看、后人评作为一面镜子,时刻警醒自己的言行,要留得清白给后人。他对世人和子孙们讲:“归林下十年,优游出尘嚣外。恢恢如也,如也。人与居,多亲爱之,亦不言人过。卒之日,如无恙人,不妄发一语,真性了然,口啧啧犹谈,义理以平生。”

汪溢为什么有此举,又据《明候封汪母朱氏太孺人墓志铭》载:“母恭慎事先君,有倡随风。其亲操井臼,剔灯劝勉,内助居多。及先父仕滇南,母随宦中。以清慎赞政绩六年。闻鲲领丁卯乡书,乃劝解绶,归林下,居十年。”可见,有贤内助的支持与帮助,汪溢的清官历史自然而然地写就了。

两袖清风,教育子孙

虽然在云南做官六年且均是富得流油的岗位,而且权力极大。但汪溢却两袖清风,自得其乐。他辞官还乡之时,所有家产,仅用一个担子就轻挑回来。碑载:“官受乡里小儿窘哉,乃拂袖携朱夫人还至之日,行李不满肩。语人曰:吾俸皆补国税,不足耳得。万里见先人,卢墓为庆。今幸大儿领乡书,即吾留不尽之禄贻厥子孙矣。”

汪溢自隆庆戍辰(公元1568年)回归安康,便开始教授子孙们学习,教子孙如何修德修业,如何做人做事,如何坚韧学习,如何崇德向上。碑载:“进诸孙于庭,口授经史,且谓曰:‘吾素不喜技艺,浪游惟日,对圣贤为侣,乐亦在其中。尔子孙当不作无害有益。’其严训多类此。……勤学之心,至卒不变,里中吊问者屦接于户。州之贤刺史、倅皆往奠于庭。”从碑文看,汪溢严教子孙、广种福田的情况,也得到官府的认同和赞扬。

对汪溢的平生,碑文撰写者和后人称赞其为:“矢心报国,固守其穷。不为折腰,丹心荜蓬。”此评价可谓其高矣。

风清气正,惠及子孙

汪溢清正廉洁、劝勉后人的遗风惠及汪氏后人。据这两个碑文和明朝万历三十年出土的《明俟封故显考汪公信庵府君墓志铭》及现存于汉滨区吉河沙沟汪氏墓碑群看,重视文化教育、重视子孙修德修业、重视教育后代尊崇社会规矩、依规依矩行事,使汪氏一族文兴仕盛。自汪溢归乡以后,即从隆庆(1568年)至崇祯(1644年)的70多年间,汪氏一族有汪腾鲲一名举人,有汪信庵、汪兆龙二名进士,有邦纪、帮潭二名廪生,有兆麟、兆阳、旯郊三名庠生,有天爵一名监生,有汪淳一名增广生,有庆慈一名岁贡,有腾鲸、兆鸿、兆凤、永宽、永清、永弼、其容、其众八名生员和业儒,计19名;同时有女婿及孙女婿屠治进士、知县一名,张邦纪一名廪生、侯万钟、乔可达、刘光裕、王如丝、王大业、熊有裕六名生员和业儒,有姻亲儒官周轼一名,有姻亲屠济、屠安民进士二名,有姻亲主簿都朝元一名、有孙女婿廪生宋景熙一名、有孙女婿庠生董兰一名,计14名,两项合计33名。

明朝中期安康人汪溢书写的勤政廉洁、两袖清风,刚正不阿、凛凛正气,教育子孙、崇德向善之声在四百余年后仍然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