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廉政要闻 > 头条新闻 > 正文

咬定青山不放松持之以恒正作风---全市贯彻落实八项规定精神综述

作者:奚小莉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15-02-02 08:28字体大小:

                                          
    刚刚迈进新年,抓作风就已新风劲吹。元旦前夕,市纪委《关于做好2015年元旦春节期间执纪监督问责工作的通知》重申纪律要求。随即,103个检查组在全市范围集中开展了廉洁过节明察暗访工作,已发现问题线索33条,处理干部15人。全市作风建设保持不变的韧劲和节奏正行进在路上。
    事实上,2014年以来,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监督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实、纠正“四风”、狠刹“五股歪风”的一系列举措,以作风建设新成效,回应人民群众新期待。
    常态化监督:盯紧节点不留空档
    2014年4月30日,安康市党风廉政网站开通纠正“四风”问题监督台,公布举报电话,链接中纪委纠正“四风”问题监督举报直通车,围绕公款旅游、公款吃喝、公车私用、“四风”隐身衣等行为进行曝光。这是市纪委刹风整纪的一个缩影。
    从重要节点入手,结合实际,先后制定印发了《关于构建节日期间不正之风长效机制的通知》和《关于建立完善整治“五股歪风”长效机制的意见》。春节以来,市、县区纪检监察机关成立59个明察暗访组,采取突击检查、发票倒查、电子监察、交叉检查等方式,开展了6次专项行动。市纪委还采取不固定编组人员、不固定督查暗访单位的措施,规定每次至少发现两起以上问题线索,确保督查暗访实效。共对801个市县机关、161个镇办、302家旅游景点和农家乐进行了检查抽查,对4000多辆疑似公车进行排查甄别,对500多张公务接待发票进行逐一核查。     元旦春节抓贺卡节礼,端午抓粽子,中秋查月饼,节假日必查公车使用和公款吃喝旅游,平时一以贯之抓纪律,一个节点一个节点串连成线,用钉钉子的精神,抓早抓小,积小胜为大胜。一年来,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严抓落实,节前发信号,严明纪律要求,节中抓检查,紧盯违纪问题,节后严问责,加强通报曝光。围绕《安康市改进作风明察暗访工作办法》,形成监督检查常态化。
    零容忍问责:从紧从严正风肃纪
    对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坚持从严查处“无例外”、追踪问责“不放过”、严肃曝光“不留情”。市纪委对上级交办和检查发现的586件问题线索,全部建立台账和销号管理,做到有线索来源、有交办信息、有核查情况、有处理结果,对不及时调查处理的跟进督办问责。
    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打出明察暗访--问题清单--核查处理--通报曝光等连环组合拳。查处了一批违规使用公车、超标准公务接待、违规购置商业预付卡、违规财务列支发票等突出问题;纠正了一批大操大办喜庆事宜、开展评比表彰活动等违规现象;严肃处理了一批履职不到位、工作严重失职,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监督责任不力的党员干部。市纪委先后7次实名通报曝光27起违反作风纪律的典型问题,全市通报曝光典型问题100次168人,产生了强烈的警示教育和震慑效果。
    2014年,全市共查处违反作风纪律问题215起,给予党政纪处分181人。
    刚性化约束:编密扎牢制度笼子
    一段时期以来,干部借“宴”敛财,“人情歪风”泛滥成为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经过调研,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市监察局联合下发《关于规范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操办婚丧喜庆事宜的暂行规定》,直指关乎党风廉政建设的宴席腐败。《规定》明确了除婚丧事宜外,禁止操办其他喜庆事宜,并对举办宴席的桌数以及宴请人员范围做出了具体规定,同时,要求各级干部按管理隶属关系,履行事前、事后报告制度。更严格的是,它的适用对象不仅是党员领导干部,还包括一般公职人员和村(社区)党员干部。这些细节大大提高了《规定》的可操作性和严密性,不仅有效约束了党员干部公职人员,也向陈规陋习直面宣战,被形容为“利剑出鞘”。一年来,已有61名市管干部按要求带头履行了报告。
     为确保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实施意见、市委十项规定的贯彻落实,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我市先后完善了常委会议事规则、推广联系服务群众“五个一”工作法等一系列制度。市纪委先后完善了大要案件查办、涉腐舆情处置等机制,出台了查办案件、明察暗访、操办婚丧、网络宣传和机关管理等方面的常态化制度规定。相关部门也相继出台了公务接待、会议、培训、出差等经费管理细则,严格纪律“红线”,扎紧制度“笼子”,并正形成图之长远的制度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