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建党90周年大会上强调指出:全党同志必须牢记,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通过深入学习胡总书记的经世尊告,重温延安精神,越来越认识到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必须大力弘扬凝聚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延安精神。
一、紧密联系思想实际,深入进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的教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延安精神的本质特征。我们党在延安时期就提出了“为人民服务”的响亮口号并在全党付诸实践。中国共产党正是以对人民的无限忠诚赢得了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夺取了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不断胜利。无数事实证明,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继承和弘扬延安精神,关键是要把密切党同群众的血肉联系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内容,联系我们党90年来的发展历程,坚持对广大党员和干部进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思想教育。通过教育,使广大党员干部达到三个真正懂得:一是真正懂得人民群众是我们的衣食父母、生存之本,离开了人民群众,我们将一无所有。二是真正懂得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力量源泉,永远都是保持党的生命力的根本所在。三是真正懂得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任务,要依靠人民群众去完成;解决新情况、新问题的实践经验,要依靠人民群众去创造;各种社会矛盾和各种艰难险阻,要依靠人民群众的理解、支持和承受才能解决。我们党长期处在和平时期,绝大部分同志缺乏战争年代“军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的亲身感悟,容易产生脱离群众的危险,而且执政时间越长,脱离群众的危险越大。只要我们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我们的工作就会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脱离群众的危险就会化险为夷,进而转化成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党群干群关系。
二、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密切联系群众之所以是党的“三大法宝”之一,其基本原因还在于党的正确领导离不开群众的伟大实践。毛泽东指出:“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延安时期,是毛泽东理论创新极其光辉灿烂的时期。他的思想理论、工作意见和解决问题的办法都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坚持走群众路线,善于集中群众智慧的产物。回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也是人民群众选择和把握自己命运的实践。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我们党的每一次实践飞跃和重要理论突破,都离不开人民群众乐于探索、勤于实践的首创精神。正因为如此,胡总书记强调,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拜人民为师,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执政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实践之中。这段精辟论述,为我们进一步明确了新时期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首先,要相信人民群众中蕴藏着巨大的创造力,能够创造许多富有时代特征的办法,牢固树立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的精神。第二,要鼓励群众勇于“吃螃蟹”的精神,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对短期内看不准的事物,不急于下结论,也不搞争论,而要因势利导,坚持对的,改正错的,充分调动他们勇于探索的积极性。第三,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注意发现、总结、提炼人民群众创造的新经验,使之上升为理论和政策,指导人民群众努力创造符合自身根本利益的丰硕成果。
三、密切关注民生,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延安精神的核心。在延安时期,我们党又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口号神圣地写入“七大”党章,并贯穿于全党实践的全过程。那时不论经济多么困难,不论环境多么恶劣,不论战争多么残酷,党制定和执行的各项方针政策,都始终不渝地坚持了这一宗旨,并融化在政治、经济、军事等各项工作之中,从而赢得了广大群众的真正爱戴和拥护,形成了延安时期那种骨肉相连的党群、干群和军民关系。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国内外的形势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我们党虽然也积累了60多年的执政经验,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没有变,而且这始终是制定路线和政策,想问题、办事情的基本出发点和根本落脚点。在延安整风期间,毛泽东曾要求边区工作人员在财政问题上,以百分之九十的精力帮助农民增加生产,然后以百分之十的精力从农民取得税收。毋庸置疑,多做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的实事好事,是发扬延安精神,密切联系群众,化解脱离人民群众最大风险的有效途径。因此,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必须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经常深入基层,认真调查研究,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认真解决群众关心的医疗、教育、卫生、就业、住房、保险等实际困难,给人民以创造看得见的物质利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使人民群众从得实惠的切身体验中充分认识党是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发自内心称赞“共产党好”。
四,坚决反对和克服腐败现象,勇于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曾要求全党同志学习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语重心长地告诫全党不要重蹈李自成领导的农民军胜利后主要将领骄傲腐化、贪婪钱财、脱离人民而导致失败的覆辙。边区政府制定的两个施政纲领不仅提出“厉行廉洁政治,严惩公务人员之贪污行为”,而且还规定“共产党员有犯法者从重治罪”。斗转星移,今天重读我们党战争年代高度重视防治腐败的这段历史,思想上尤得启迪。胡锦涛总书记也多次强调指出,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任务依然艰巨。如果腐败得不到有效惩治,党就会丧失人民信任和支持。面对反腐倡廉建设新的挑战和考验,要重塑延安时期党员干部廉洁从政的形象,再现社会政治清明的风气,让人民群众亲眼看到“老红军”、“老八路”的好传统又回来了,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坚决的态度、更加有力的举措,坚定不移地把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首先,各级领导干部都要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坚持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用行动注释党性纯、党风正的示范作用,让群众消除思想认识的偏差,从内心焕发对党的思想感情。其次,要凸显人民群众的监督主体地位。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判断各级党委、政府工作成败得失的最高标准,建立健全党内与党外相结合、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监督制度,确保监督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民主党派和人民团体在监督方面的重要作用。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建立行之有效的群众监督机制,认真解决群众信访和其他渠道反映的问题,对侵害群众利益的不良苗头,要及时纠正,严防量变引起质变,以致酿成影响党群关系的现实危险。三是坚决惩处腐败现象。严肃查处腐败分子,是党心凝聚民心的重要举措。对于党员干部违规违纪的腐败问题,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能姑息迁就;对于触犯刑律的腐败分子必须绳之以法,从严惩处,坚决把腐败分子清除出党员干部队伍,努力维护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良好形象。
五、继承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努力培养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共克时艰的美德。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是共产党人在延安时期光荣传统和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当时,延安交通闭塞、经济落后、条件艰苦,为了粉碎国民党的封锁,谋求生存和发展,在党中央毛泽东号召下,边区军民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大生产运动,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带头荷锄下田,节衣缩食,布衣草履,素食淡饭。多年下来,边区军民非但没有被国民党饿死困死,反而渡过难关,绝处逢生,铸就了铮铮铁骨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我们党正是靠艰苦奋斗精神起家和发展壮大的。然而,在当前形势下,有些党员干部认为现在经济发展了,生活富裕了,讲延安精神过时了,艰苦奋斗没有必要了,而把讲排场、比阔气视为一种时尚,以致贪图安逸,奢侈浪费,沉溺于灯红酒绿,腐化奢靡而不能自拔。这种令人民群众厌恶寒心的不良现象,糟践了人民的血汗钱,亵渎了共产党的神圣称谓,还容易诱发我们党脱离人民群众的危险,必须高度警惕和尽早防范。回顾我们党90年的辉煌历程,无论哪一次胜利和哪一步前进,都离不开艰苦奋斗的传家宝。2002年12月,胡锦涛总书记到西柏坡学习考察,再次号召全党同志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为此,我们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时刻牢记“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的古训,发扬“小米加步枪”的延安精神,不仅要体恤民情、珍惜民力,量入为出、克勤克俭,自觉培养“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美德;还要居安思危、发奋图强,振奋精神,艰苦创业,保持老前辈革命战争年代那么一种革命精神,那么一种革命干劲,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共克时艰,努力把党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