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是中国革命圣地,延安精神的发祥地。延安精神所包含的“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等科学内涵,不仅是我们党在革命战争年代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而且也是我们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
结合学习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以及我到延安任职两个多月以来的思考,我着重就弘扬延安精神,加强党的建设以及推动延安科学发展作个发言。
一、认真借鉴延安时期党的建设经验,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
党的建设是党领导的各项事业兴旺发达的根本保证,延安时期的党建实践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延安时期的党建工作是最具活力、最具创新、最富有成效的时期之一。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突出强调要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我觉得延安时期的许多宝贵经验,值得我们认真借鉴。
第一,要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作为“建设什么样的党”的首要任务。延安时期,我们党就“建设什么样的党”进行了不断地探索和实践,深刻回答了党的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代表谁、为了谁的问题,即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弘扬延安精神,加强党的建设,同样应当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坚定不移地信仰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始终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第二,要把着重从思想上建党作为“怎样建党”的基本经验。延安时期,毛泽东突出强调“着重从思想上建党”的原则,并于1942年集中开展了延安整风运动,以肃清党内存在的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较好地克服了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形式主义以及自由主义等严重倾向,实现了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全党的目标。今天,面对各种社会思潮的相互交织和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的不断侵蚀,我们更要强调“着重从思想上建党”这一原则,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努力以理论上的清醒保证政治上的坚定,以政治上的坚定保证行动上的自觉。
第三,要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长期执政的力量源泉。延安时期,我们党之所以能由小到大、由弱变强,最终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新中国,成为全国的执政党,其根本原因就是做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与人民群众建立了“鱼水关系”。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应当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必须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只有这样,才能始终获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第四,要把加强党内民主和民主政治建设作为保持党的肌体充满生机和党领导的各项事业充满活力的根本保证。延安时期的民主政治试验和党内民主建设,为我们党开辟了一条扩大政治基础、凝聚党内外力量实现党的中心任务的新路。当前,我们党面临各种执政考验,更需要不断扩大党内民主,以党内民主带动社会民主,积极、稳妥、渐进、有序地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切实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才能确保党的事业代代相传、永续执政。
第五,要把理论、制度和实践创新作为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不竭动力。延安时期,是我们党的理论、制度和实践创新最为集中和最为活跃的时期。今天,我们加强党的建设,更要把理论、制度和实践创新作为不竭动力,以改革创新精神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二、坚持用延安精神建设延安、发展延安、造福老区人民,努力建设圣地延安、生态延安、幸福延安
延安不仅是延安人民的延安,更是全省人民的延安、全国人民的延安。因此,建设好、发展好延安是延安儿女的政治责任和神圣使命。改革开放特别是西部大开发以来,延安历届市委、市政府励精图治、埋头苦干,使经济社会发展迈入了快车道,经济综合实力大为增强,生态环境显著改善,社会事业快速发展,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社会保障等许多工作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但是,目前延安的发展也面临不少困难,最突出的就是经济结构单一,经济发展后劲不足;财政收入增长乏力,且受国际市场油价波动影响较大;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较低,服务经济和人居的载体功能不强;旅游业发展滞后,服务接待能力严重不足;支撑全市投资增长和经济持续发展的重大项目少,推进速度慢。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初步形成了一个共识,就是要坚持用延安精神建设延安、发展延安、造福老区人民,着力打造圣地延安、生态延安和幸福延安。
(一)牢记政治责任,守护精神家园,努力建设“圣地延安”。一是要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大力推动能源产业由“以资源开发为主,向开发与转化并重且更加重视转化”的方向转变,着力提升化工产业在经济结构中的占比和整体发展水平,同时要大力发展依托主导产业的加工制造业、农产品加工业,努力减轻对能化类产业的高度依赖。二是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优势特色产业,努力增加农民收入。紧紧抓住国家把延安列为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市的大好机遇,大力发展苹果、红枣、核桃、大棚蔬果等优势特色产业,走现代农业的发展路子。三是要围绕发展旅游产业,规划、建设和管理好延安中心城市。按照“中国革命圣地、历史文化名城、优秀旅游城市”这一基本定位,进一步保护和利用好延安城区的革命旧址,围绕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优化旅游产业发展软、硬环境,提升旅游城市形象和游客满意度,努力建设全国红色旅游首选之地。四是要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努力提高城镇化水平。科学编制重点镇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统筹考虑承载能力、产业特点,集约利用土地,实行政策和资金的倾斜支持,努力建设好市域内12个县城、33个重点镇和100个新型农村社区,确保城镇化稳步推进。五是要加强重大项目建设。要加快180万吨等能源综合利用项目、延安机场迁建、南沟门水利枢纽等支撑全局和经济转型的关键性重大项目建设。努力优化投资环境,积极招商引资,力争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落户延安,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和发展方式转变。
(二)强化生态文明意识,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努力建设“生态延安”。一是要不断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牢记胡锦涛总书记“坚持不懈,巩固成果”的嘱托,倍加珍惜十余年退耕还林的心血和汗水,继续抓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等林业重点工程,加快道路两侧、河流两岸、直观山坡等重点区域的造林绿化,加大沟道造地、山坡退耕、小流域治理和移民搬迁力度,坚定不移地封山禁牧,大力发展区域性优势特色产业,确保退耕还林稳得住、不反弹。二是要下大力气绿化人口居住区。要进一步加强对延安中心城区、县城、建制镇、新型农村社区等人口集中区的绿化,使人多的地方绿起来、美起来,让“绿色”延安展现在世人面前。三是要积极预防和治理环境污染。要广泛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切实提高油煤采收率,减少资源开采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要加快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填埋场等环保设施扩容能力建设,加大大气污染治理力度,确保延安的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人居环境更生态。
(三)增进群众福祉,造福老区人民,努力建设“幸福延安”。一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富裕。要千方百计增加农民的家庭经营性收入、务工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不断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促进共同富裕。要认真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促进城镇人口充分就业,家庭收入不断增长,生活更加殷实富足。二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有保障。建立健全统筹城乡的医疗、养老、失业等社会保障体系,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深入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快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和公租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着力提高全社会的保障能力。三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安全。认真做好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工作,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强化安全生产监管,不断提高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四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有尊严。全面落实“扩大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做主”的各项要求,倾听群众诉求,维护群众权益,欢迎群众监督,真正让全市人民都能畅所欲言、心情舒畅,生活得有尊严,充分激发建设美好家园、共创幸福生活的热情和干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