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的加快,涉及群众民生、社会管理和社会发展方面的深层次矛盾问题日益凸显,群众信访举报受理难、调查难、处理难、化解难、息诉难和罢访难,成为新时期纪检监察机关必须解决的难题。汉滨区纪委通过不断探索实践和有益尝试,五措并举,有效破解了群众信访举报难题,促进了社会稳定,为该区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营造了良好外部化境。
一是坚持群众初信初访快速处理,切实将信访矛盾化解在初始阶段。2008年下半年,区纪委监察局出台并在全区试行了《汉滨区纪检监察初信初访快速处理工作暂行办法》。对初信初访的界定、办信的基本要求、基本原则、接待受理、办结时限,报结答复、督办工作和责任追究,作出了明确规定,确保初信初访案结事了,群众满意。该办法实施五年来,区纪委监察局信访举报总量和五年前相比下降33%,越级信访下降28%。
二是实行领导干部挂牌、群众点名接访制度,使群众信访问题得到有效解决。2009年以来,通过群众点名接访工作制度的实施,各级纪委领导亲自接访、阅批交办、协调处理,从而使大量的群众信访问题,在区、镇(办)得到有效化解和处理。5年来,区纪委每名领导年受理群众点名接访4件以上。2012年5月28日,五里镇龙头村原村支书柳某某、村民刘某某,反映村主任柳某某其弟柳某某承建村级道路硬化中,与村上签定承建合同后,又以村委会名义向上级申报道路硬化指标,领取了国家道路硬化资金五万元等问题。村民对五里镇查处结果不服到区上访,区纪委书记王怀中接访后,指派一名常委亲自复查,并听取调查汇报,提出处理意见,责成村主任柳某某让其弟将领取的五万元资金退还村上,并对反映的其它问题向群众进行了反馈,受到上访人好评。
三是整合办案力量,提高办案水平,着力解决群众信访问题。2008年初,区纪委针对乡镇办理信访案件力量薄弱,人情干扰大,监督不到位等问题,建立并推行了乡镇办案协作区制度,将三至五个乡镇办纪委办案力量统一调遣,出现重大复杂信访案件,合力协作查办,有效解决了办案力量不足问题。通过总结实践经验,去年3月,又尝试探索建立了片区纪工委制度。本着整合力量、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原则,把全区34个镇办、74个区直部门和单位,划分成8个片区,设立8个纪工委,纪工委书记分别由区纪委一名常委担任,纪工委委员由所在片区镇办、区直联系镇办的部门和单位纪检组长(纪委书记)组成,在协助片区镇办(部门)党委(党组)推动党风廉政工作的同时,重点负责片区镇办信访受理、案件查处和化解工作等纪检监察工作。片区纪工委成立来,已成功化解信访矛盾66件,立案9件,处分11人,有效促进了全区社会稳定。
四是加强信访案件复查复审工作,有效减少重复访、越级访。近年来,区纪委监察局针对群众重复访、越级访增加的实际,对镇(办)办理信访报结案件,严把审查关。凡事实不清、定性不准、处理不到位的,发回镇办复查,重新上报结果。2010年以来,共受理镇(办)复查复审重点信访案件12起,均得到圆满化解。如张某某反映石梯镇纪委对干部周某某违反计划生育政策,超生二胎长期隐瞒问题,镇纪委给予该周行政警告处分。区纪委审理后,认为处理不到位,责成石梯镇纪委重新处理,最终周某某受到了行政降级处分。同时,区纪委监察局针对上访举报人张某某生活困难的实际,协调有关部门和石梯镇给予一定的救助,从根本上解决了其生活问题,终于使上访人息诉罢访,避免了重复访、越级访。
五是强化便民服务,创新群众工作模式,努力从源头上减少群众信访。2011年12月以来,区委组建了群众工作部。由区委常委、区纪委书记王怀中任部长,区纪委副书记邹远利任副部长,并增设配备了8名工作人员,专门负责全区群众体系建设工作。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实践,区、镇(办)、村(社区)、组四级群众工作体系已全面建立,形成了“区有群工部、镇(办)有便民服务中心、村(社区)有便民服务站、组有便民服务点”。同时,为有效解决群众问题,增强政府公信力,采取及时受理——限时办结——及时回复——定期督查“四步走”法,建立了区、镇(办)、村(社区)分析研判制度、三级问题库制度、定期情况报告制度、工作情况督查通报制度。依照发现问题——梳理问题——解决问题——回收问题步骤,完成从“挂号”到“销号”的过程。拓宽了群众工作领域,变单纯便民服务为与解决问题并重,变群众来访、群众找我服务为干部下访、我要为群众服务的长效运行机制,基本形成了上下联动的服务群众工作新格局。截止目前,全区四级便民服务平台累计开展便民服务31万人次,办理便民服务事项26万件,收集群众诉求1.9万件,受理解决各类投诉915件。全区2012年度信访总人次与2011年同比下降了32%,总件次同比下降了35%,成效十分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