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廉政文化 > 廉政网评 > 正文

追“锋”赶月莫停留

作者:董意丽文章来源: 白河县委组织部 发布时间:25-03-07 08:26字体大小:

 

1963年3月5日,《人民日报》等各大报纸刊发了毛泽东同志的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雷锋的精神传遍祖国。时隔62年,雷锋精神已经从个体的品格升华为一种精神符号,吸引和感染着更多青年干部追“锋”赶月,奔赴崇高理想信念的“春山”。

“爱憎分明”的雷锋,勇攀对党忠诚的“信仰之山”。雷锋在日记中写道:“我要坚决听党的话,一辈子跟着党走,认真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对党有利的话有益的事,我要多说、多做,对党不利的话,没有益的事,我坚决不说、不做。”这份对党忠诚的坚定信仰,是雷锋精神的内核,这种“爱憎分明”的态度,在今天也同样不可或缺。随着信息大爆炸和网络自媒体高速发展,网络上歪曲历史事实、丑化历史人物、诋毁英雄模范等行为不断增多。面对这种舆论危机,广大青年干部就要学习雷锋精神,勇敢地与不当言论作斗争,态度坚决地表明立场,真正做到对党有利的话有益的事多说多做,对党不利的话无益的事坚决不说不做,在日常点滴中不断涵养对党忠诚的坚定信仰。

“言行一致”的雷锋,勇攀爱岗敬业的“担当之山”。雷锋说:“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雷锋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虽然他的生命只有短短的22年,但是他却用短暂的一生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作为青年干部,我们也曾在入职时向党和人民庄严宣誓。如何践行誓言?唯有爱岗敬业。我们要学习雷锋“干一行爱一行”的精神,以吃苦耐劳的拼劲、锲而不舍的韧劲、愚公移山的狠劲,尽心尽力做好每一项群众工作、竭尽全力完成每一项重点任务,真正以饱满的敬业热情、勤勉的敬业形象、务实的敬业作风,在岗位上实现人生价值、扛起时代重任。

“公而忘私”的雷锋,勇攀为民造福的“奉献之山”。辽阳市遭受了洪水的灾害,雷锋把省吃俭用积存的100元钱寄给了辽阳灾区,有些人说雷锋是“傻子”,雷锋说他甘心愿意做这样的“傻子”,他要做一个有利于人民、有利于国家的人。无私奉献、为民造福,是雷锋这个“人民的勤务兵”的本色,也应该是我们广大青年干部的青春底色。与雷锋不同的是,我们当代青年干部长在红旗下,生在春风里,多数人都没有像雷锋一样历经疾苦,对基层和群众缺乏深入了解和真切感受。这就要求我们主动上群众的门、见群众的面,多和群众摸爬滚打,和群众一起苦、一起干,切身感受群众的酸甜苦辣,只有心中多几分“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的情愫,才能与广大群众培养浓厚的感情,不断增强我们为民奉献的精神动力。

回顾雷锋同志的一生,其实他也没有做很多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是他却在每一件小事上经受住了党和人民的考验。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雷锋精神,人人可学”,作为青年干部,我们要把雷锋精神传承下去,将追“锋”赶月融入日常,在继承和践行中赋予雷锋精神新的时代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