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下基层”是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宁德工作时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形成的工作制度和工作方法,其彰显了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蕴含了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体现了求真务实的责任担当。这一宝贵经验,是加强党的建设,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法宝,广大纪检监察干部要以第二批主题教育为契机,用好用活用出成效,提升为民服务本领。
让党的方针、路线、政策下基层,用好凝心聚力的“吸铁石”。毛泽东同志说过:“善于把党的政策变为群众的行动,善于使我们的每一个运动,每一个斗争,不但领导干部懂得,而且广大的群众都懂得,都能掌握,这是一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领导艺术。”发挥好人民首创精神,让人民群众与党同心,将强大的精神力量转化人民群众自觉行动,最基础、最关键的就是让基层人民群众了解政策、理解政策、支持政策。作为在一线办案的纪检监察干部,要努力学好马克思主义的看家本领,立足于岗位职责,用心用情用力宣传好党的方针、路线、政策,将其当作推进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金钥匙”,落实到监督执纪问责、监督调查处置工作中,融入到思想政治、回访教育工作中,贯穿在畅通信访问题渠道、化解信访矛盾纠纷中,让党的方针政策“润物无声”,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
让调查研究下基层,用活解决发展难题的“助推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察民情才能听民意,聚民智才能解民忧,只有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挖第一手资料,才能把准问题症结,推动问题解决,着力打通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纪检监察干部工作的本质就是调查研究,在监督检查、审查调查过程中,坚持实事求是,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听真话、摸实情,把问题查清查透。善于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全面、客观、辩证地分析问题,论证问题,以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推动工作的精细化、精准化。
让信访接待下基层,搭好党和人民的“连心桥”。“致理之要,惟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察其疾苦而已”。信访接待下基层,是变群众上访为领导下访,面对面帮助群众解决揪心事烦心事操心事。信访部门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是沟通民情的窗口。领导上门走访,把心贴近人民,可以倾听群众呼声,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可以改进工作作风,克服官僚主义;可以摆正同群众的关系,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纪检监察干部要树牢人民主体思想,落实好“双报到”工作机制,扎实开展重复举报专项整治工作,带着感情去抓信访工作,用心办好“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
让现场办公下基层,当好人民群众的“业务员”。“坐在办公室里碰到的都是问题,深入基层看到的全是办法”。人民干部为人民,要想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问题,我们不能坐在办公室里闭门造车,必须走出去,深入基层,拜人民为师,向人民请教,充分发挥人民群众这个“智慧囊”作用。只有深入了解人民群众生活习俗和日用而不觉的文化,才能切身感受到“群众之事无小事”的深刻道理,与群众产生共情。在做好监督执纪、审查调查的同时,要做好其“后半篇”文章,实地查看、现场感受问题所在,切实找准制度、管理方面漏洞。集群众之智慧,征群众之意见,用好纪检监察建议有力武器,向相关单位提出能操作、有实效、管长远的建议,以纪法刚性约束推动问题一项一项整改,确保问题解决形成闭环,落地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