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一个经典寓言故事“公仪休拒鱼”,说是公仪休是春秋时期的鲁国人,他非常喜欢吃鱼。他当了鲁国的相国后,全国各地很多人都来送鱼给他。公仪休对送来的鱼全都拒收。他的弟子问他:“先生您非常爱吃鱼,现在有这么多人送鱼来,您为什么都拒绝了呢?”公仪休回答说:“正因为我喜欢吃鱼,我才不能随便收人家送的鱼啊。如果我收下了人家送的鱼,就要替人家办事,就会徇私舞弊。等到罪行败露,就会被罢免相国之职,失去俸禄。到那个时候,即使我非常喜欢吃鱼,我也不能常常有鱼吃了。现在我不接受人家送来的鱼,廉洁自律,就不会被罢免掉相国一职。我依靠自己的俸禄,就可以长久地自己买鱼吃了。”
“公仪休拒鱼”在现在看来仍有极为重要的时代意义,他坚决不接受别人送的鱼,保持廉洁自律,这是因为他能做到慎独二字,看似简单的小事“送鱼”,但古往今来,好多大贪腐始于小贪心。这说明,腐败往往是从细微之处开始的,不懂规矩、缺乏纪律意识就可能出问题、栽跟头。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坚持以严的基调强化正风肃纪”作出战略部署,强调“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要把纪律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把严的要求贯彻到党规制定、党纪教育、执纪监督全过程,既让铁纪“长牙”、发威,又让干部醒悟、知止,宣示了党中央以铁的纪律全面从严管党治党的政治定力和坚定决心。作为党员,我们应首先做好慎独。
何为“慎独”,一个人在没有外在监督而独处的情况下,严于律己,遵道守德,这就是慎独。作为新时代党员干部,这是我们每个人必须具备的品质,再严密的纪律法规也有覆盖不到的地方,再严厉冷酷的刑罚也有人试图挑衅,只有自己学会慎独,才能在无人监管的情况下,依然保持清正廉洁的政治操守。
慎独,像一簇梅花,傲霜斗雪。梅花生长在冰天雪地的寒冬,在艰苦的环境中独善其身,不与普通的桃花李花混世芳尘。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提出促进了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取得新进展。党员干部拒腐防变、干净做人的第一锤应敲在筑牢思想防线上,把“慎独”当作立身之本,常怀“淡泊之心”“知足之心”“敬畏之心”,经常对标规章制度校准思想之标,常打思想滑坡的“防疫针”,常敲思想松懈的“警钟”。党员干部要做到慎独律己,正确看待是非曲直,从根本、从内心坚信一世的慎独能换一生的平安,一时的松懈只会带来无尽的懊悔,要以腐败分子为警醒,自觉接受廉洁从政、廉洁用权、廉洁修身的思想教育,涵养高洁的品质。
慎独,似一垄菊花,淡然自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菊花本性能耐寒,更不惧寒冷风霜,深秋时节,百花尽谢,寒霜弥漫,唯有菊花绽放枝头。当今社会纷繁复杂,面对各色纷繁诱惑,党员干部要历练菊花的斗争精神,破除保守思想,敢揭自身短板,顺境不骄傲,逆境不卷刃,遇难不避事,重压不弯腰,在实干中养一身正气,塑一身傲骨,扎根基层、淬炼成钢,在急难险重中成长为干成事的好干部,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
慎独,犹一丛翠竹,谦虚正直。“最是虚心留劲节,久经风雨不知寒”。竹子之所以能临风傲骨,直贯云霄,是因为可以坚守初心,慎独自若。“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党员干部如果没有慎独之心,就难以履行慎独之行。只有收好慎独心,借以内化的力量,为内心注入生生不息的能量源泉,才能在单独面对一切诱惑时保持正心正念,始终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做事有分寸、有原则、有态度。党员干部要时刻以竹品鞭策自己,敲打自己,自觉遵纪守法,严格约束自我,真正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律,时刻守住纪律底线,把握好人生方向。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慎独”是一盏明灯,可帮你照亮前行之路,明辨是非曲直;“慎独”是一剂良药,可使你内心清朗,豁然抖擞。如果说成功是一扇大门,那么慎独便是这扇大门的钥匙;如果说成功是一座高峰,那么慎独便是爬上这座高峰的垫脚石。党员干部应该时刻用“慎独”警示自己,鞭策自己,踏实做事,坦荡为人,只有慎独之心守得好,才能在内心筑起一道坚固的“钢铁长城”,才能时刻鼓舞和激励自己踔厉奋发,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