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方入冬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专程到北京、河北受灾较重的门头沟区、保定涿州市,看望慰问受灾群众,检查指导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百忙之中,仍要亲身走过,亲自看过,心里方能踏实,这是总书记对人民时时放心不下的牵挂,更是体现了总书记的拳拳敬民之心。
常怀敬民之心,就是要常怀“去民之患,如除腹心之疾”的敬重之心。短短一天时间,总书记的足迹覆盖农村、社区、学校、市政设施、水利工程,访居民、见师生、看商铺,入农户、进麦田、上大堤,冒着严寒而往,沐着夜色而归,就是因为放心不下。总书记还指出,“大涝大灾之后,务必大建大治”,要及时总结经验举一反三,在防灾救灾上有更加完备的预案和更加有力的举措,尽力减少人民群众的损失。广大党员干部也要像总书记一样,牢记民生疾苦,在日常工作中找准着力点,主动担当作为,切实为群众解忧破难。
常怀敬民之心,就是要常怀“用志不分,乃凝于神”的敬业之心。总书记在北京门头沟妙峰山民族学校与师生共同聆听“我的抗洪救灾故事”的时候指出“要大力弘扬抗洪救灾精神,并将其发扬光大到各个方面工作中”。灾难面前,救援官兵、医护人员、志愿者和村干部,他们面对危险时无所畏惧,在万分艰难的环境中用血肉之躯为受灾群众“保驾护航”,凭借的是对人民对职业的热爱,是“忠于职守,尽职尽责”的敬业奉献。广大党员干部要大力弘扬这种敬业精神,坚持“事思敬,执事敬”,尽职尽责地做好自己的工作,为群众做好每一件点滴小事。
常怀敬民之心,就是要常怀“人视水见形,视民知治不”的敬畏之心。总书记指出“要继续把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一件一件落实好,让老百姓今后的日子过得更好”。老百姓的日子过得好不好,就是我们工作做得好不好的唯一检验标准。当前我们正在全面开展的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也明确指出,群众满意不满意是唯一评判标准。广大党员干部要时刻牢记这一标准,时刻保持敬畏,在工作中让群众参与、受群众监督、请群众评判,多照照群众这一面镜子,多比比群众这一把尺子,才能谋事周全,做事用心,才能真正服务百姓,造福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