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廉政文化 > 廉政网评 > 正文

村干部要善于把握“三线”切实提高治理能力

作者:李尚志文章来源: 驻市自然资源局纪检监察组 发布时间:22-05-20 16:06字体大小:

 

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干部要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密切联系群众,依法依规办事要善于把握“三线”,切实提高基层治理能力,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争做小学生,筑牢思想“防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员干部要加强党章及其他党内法规的学习,心存敬畏,手握戒尺,“吾日三省吾身”,使守纪律成为浸在骨子里、融在血液中的自觉修养。乡村干部是联系政府和老百姓的纽带是打通乡村治理“最后一公里”的关键人,因此要像小学生一样,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要经常开展警示教育,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达到思想净化、心灵洗涤,以案促教、以案促改的作用。“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乡村干部要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严守党纪国法,树立正确的权力观、金钱观、荣誉观,始终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时刻保持清醒头脑,筑牢廉政思想防线,始终做到警钟长鸣、廉洁自律,努力成为乡村振兴的急先锋。

甘当服务员,把握服务“热线”。群众事情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乡村干部群众的办事员和服务员,在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治理、新民风建设、信访维稳民生保障防汛防滑疫情防控等乡村治理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真正做到权为民所、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要经常性地访民情、察民意,要多弯下身子、挽起裤子,走田间地头深入群众家中,与群众面对面心贴心开展谈心谈话,实时掌握群众冷暖、困难、需求等生活生产问题,当好群众的贴心人要把群众答不答应、满不满意作为基层治理的试金石,作为检验群众工作的标尺,督促激励自身不断提升治理能力和为民服务水平,及时改进工作方法和作风,切实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

杜绝“微腐败”,坚守纪法“底线”。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在群众看来,村组干部是党和政府在最基层的代表,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群众最痛恨的就是发生在身边的“微腐败”和不正之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微腐败”也可能成为“大祸害”,它损害的是老百姓切身利益,啃食的是群众获得感,挥霍的是基层群众对党的信任。因此,乡村干部既要有作风正派、清正廉洁的个人修养,还要有秉公用权、依法办事的职业素养,并在日常生活中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坚决杜绝吃、随意冒领、截留、私分惠农补贴等行为,坚守住党纪国法的底线,争做法律法规的宣传者、捍卫者,争当新民风建设的实践者、示范者。“失一小节则大节必失”,乡村干部还要自觉接受监督,习惯在监督下开展工作,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防微杜渐,以绝后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