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廉政文化 > 廉政文学 > 正文

吴隐之:出淤泥而不染,节在心而自清

作者:沈康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18-06-12 08:19字体大小:

吴隐之,东晋后期人,少时家境寒微,苦学不辍,事亲以孝闻,母丧,朝夕哭临,号踊哀绝,路人为之落泪。东晋名士韩康伯与其家比邻而居,韩母对康伯叹息说,将来你若为官,就应该举荐这样的人啊。吴隐之被韩举荐出仕后,果然一生为官清廉,厉行节俭,不受一钱礼贿,不占一分公帑,在吏治败坏、统治阶级醉生梦死的所谓魏晋风流的时代里,可谓出淤泥而不染,节在心而自清。  

不忘初心,清简节约传家风  

吴隐之少年时家境贫寒,每天喝粥果腹,仍能苦读诗书,保持美好的品德,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也不改其乐。而尤为难能可贵的是,出仕为官之后,吴隐之仍然不改勤俭节约的操行,东晋隆安年间,朝廷派遣他担任广州刺史,成了主政一方的封疆大吏,他到任之后,穿的是布衣粗葛,吃的是蔬菜干鱼,公家为他所置办的帐帷摆设均交到库房,下属为了讨好奉承他,送上剔去鱼骨的鱼肉,被他呵斥惩罚闭门不纳,经他以身作则主政岭南(广州)后,官场风气为之一新,岭南习俗也日趋淳朴,朝廷表彰功绩时称其“革奢务啬,南域改观”。其子吴延之后来出任太守,也继承了他的清廉节操,史书描述延之“复厉清操”“孝悌洁敬犹为不替”,是很高的评价,吴氏后世子孙出仕为官者人数不少,都能以廉慎为门法,遵循着勤俭节约,清廉谨慎的家风。  

卖狗嫁女,大操大办吾不为  

东晋风气崇尚奢靡,士大夫喜欢攀比炫富,遇到婚丧嫁娶更要大操大办,吴隐之嫁女之时,正任职谢石的主簿,谢石出身权倾朝野的名门谢氏,位高权重,对他很是赏识重用,怕他家中人少操办不来,便派遣门人去他家帮忙,结果到了吴家发现他家冷冷清清,正遇上吴家婢女牵狗出门要去街市上卖了换钱,以此为嫁女之资。两晋的奢侈贪鄙之风是由上而下的,皇帝带头卖官鬻爵,钱入私库,竹林七贤之一的大名士王戎做官不干实事,却精于敛财,到了晚上,常常和妻子在烛光下用筹码来计算家产,关起门来数钱,当权者以“网漏吞舟”为执政理念,实质上就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当时的风气也不以贪赃受贿为耻,吴隐之官居要职,平日想求他办事,指望他牵线搭桥攀附谢氏高门者不知凡几,在这样的大环境中他却能洁身自好、安守清贫,虽然冷冷清清嫁女,但是清清白白为官。  

沉香投水,公船私用训家人  

吴隐之在广州为官多年,两袖清风,家无余财,离任返乡时,公家只派一艘小船就装下了他家全部行装,其妻子买了一斤沉香,想顺路带回去,回乡也能补贴一下家用,吴隐之发现了,十分生气,一怒之下把沉香投入水中,以此来训诫家人,警示亲眷,公家的便宜,不可占一分一毫。后来隐之升任度支尚书,掌贡赋和税租,量入为出,是掌握国家财赋的高官要职,他依然清俭不改,生活朴素,身边人也未因此一荣俱荣,鸡犬升天,吴隐之关照宗族子弟和老弱,不是拿手中的权利去做当时很常见的“举贤不避亲”的事,而是“每月初得禄,裁留身粮,其余悉分振亲族”,亲近的家人以纺线度日,妻儿亦不沾一分俸禄。古时读书人所追求的“修身齐家”,吴隐之可以说是躬身践行。  

纵观两晋,士大夫统治阶级多重玄谈,轻实事,崇尚奢靡之风,竞逐名士风流,吴隐之的简朴清廉与这个时代似乎格格不入,甚至有人攻击他廉而近矫,是在装样子求名声,吴隐之笑而置之,始终不易其心,不改其行。沧桑变幻,王朝兴替,唐时房玄龄等修《晋书》,编列“良吏列传”,遍寻彼时为官清廉著称者,仅得十一人,而隐之名列其中。千百年来,多少王谢高门风流云散,金谷梁园也只留下断井颓垣,吴隐之的清廉自守,却得以流芳百世,光照青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