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专题栏目 > 正文

聚焦纪律审查主业全面落实五项职能

作者:佚名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16-12-13 00:00字体大小:

2012年以来,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处置问题线索8056件,初核7444件,立案3815件,处分4342人,移送司法机关86人,各项指标均创历史新高。

规范线索管理   管好纪律审查工作源头

市纪委在认真落实中省纪委《关于切实加强和规范反映领导干部问题线索管理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案件线索管理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制定出台了《机关重要案件线索管理暂行办法》等制度,进一步明确了问题线索管理范畴、收集、分类、管理、排查、移交、上报等工作流程和要求。

对于上级、巡视、领导交办,反腐败协调小组成员单位移送,委局受理反映市管干部等重要问题线索,交由案管室专人负责,建立台账,统一管理。严格执行案件线索集体会议排查制度,定期提请召开主要领导参加的线索排查会议,集体研究确定线索处置方式。

五年来,处置问题线索700余件。重要问题线索建立台账,实行编号管理,保证每件案件线索处置情况一目了然,实现从受理到结案的全程动态跟踪,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结果,有效防止了线索流失、失管和有案不查问题发生。 

狠抓综合协调  凝聚纪律审查工作合力

创新将协作配合进一步延伸扩大到各执法机关,加强与市委反腐败协调小组成员单位的联系沟通,有效发挥各自职能优势,形成了资源共享、成果互用的良好局面。

五年来,市纪委与司法机关相互移送了一批重要案件及线索,全市纪检监察机关移送司法机关案件373件,涉及454人。积极做好纪律审查协调服务,协调本市及外地纪检监察机关办案人员异地核查200余人次。加强追逃追赃协调工作,对全市1995年1月1日以来外逃和去向不明的国家工作人员进行摸排,清理失踪人员12人,并跟踪落实了处理措施。

结合新一轮镇村改革,全市办案协作区由以往的41个优化调整为37个,办案力量得到进一步整合,协作办案成效明显,有力推动了镇办纪委纪律审查工作。

严格监督检查  确保纪律审查工作顺利推进

围绕执行程序、履行手续,安全制度落实、涉案款物管理等重点,定期在全市范围开展监督检查,发现问题限期整改,坚决守住不发生事故的底线。

制定了《县区纪委使用“两规”措施审批备案程序》等制度,对相关工作进行精细化管理。市县区纪委先后建立了办案点和谈话室,极大改善了执纪环境,加强对镇办标准化谈话室建设的督促指导,全市140个标准化谈话室全面建成,实现了“全覆盖”。围绕规范化开展纪律审查业务,编印《安康市执纪审查规范化工作手册》,为纪律审查工作的程序运转、文书制作、案卷整理等树立了“标尺”。

定期组织召开县区案管室主任、案管统计员座谈会,不断强化业务培训,有力提升了案管干部业务能力。

加强督促办理  提高纪律审查工作效率

积极开展纪律审查工作动态摸排,每月通报委局室部、县区纪委、部门纪检监察机构、镇办纪委、办案协作区纪律审查工作情况,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督促县区、部门采取有效措施持续加大纪律审查工作力度。

对批办、交办案件及办理事项,以及巡察移交问题线索,实行跟踪督办,限期要结果。对纪律审查各阶段临近超期案件进行电话督办,对经多次督办仍不能达到要求的予以通报批评。 

根据纪律审查工作推进情况,对工作滞后的启动问责程序。今年以来,约谈县区纪委书记、部门纪检组长6人。

重视统计分析  强化结果运用

对重要问题线索建立初核、立案、审理三类台账,按照初核了结、正在初核尚无结论、暂缓初核、正在调查、调查终结移送审理、正在审理、审结待上会、已审结且处分到位八种情形管理,逐月统计,做到情况明、数据清。

充分利用案管系统统计、查询功能,挖掘数据背后的“问题”,针对典型案件和突出现象进行深入剖析,为纪律审查服务。先后就十八大以来查办案件情况、十八大后党员干部不收敛不收手问题、“两个责任”落实等工作进行了专题分析,形成了调研成果。积极发挥信息库作用,配合市人大、市政协、市委组织部、市委政法委、市审计局等单位开展专项查询统计,掌握党员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政法干警廉政信息,为干部使用、评优树模、“一票否决”等工作提供信息。

五年来,向组织部门提供有关干部廉政信息千余人次。逐年修订完善《安康市纪律审查工作年度考评暂行办法》,考核体系更趋合理化、具体化,有效提高了考评的客观性、科学性,进一步激发了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的工作干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