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阴县深入学习贯彻全国组织工作会议精神,紧跟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坚定步伐,坚决贯彻中央部署和省委、市委要求,深入实施“六大提升行动”,推动组织工作整体提升、全面进步。
精心谋划,担当实干。一是以上率下担实主体责任。县委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政绩,以党组织书记述职评议考核为抓手,层层夯实主体责任。县委书记坚持以上率下,4次主持召开常委会议,研究党建组织工作,经常性深入基层党组织调研,定期到所在支部和党建联系点讲党课。县委常委会班子成员积极履行“一岗双责”,到联系点督导39次,讲党课20次。二是“三单制”健全责任体系。县委组织部分领域安排部署组织工作。建立基层党建工作责任清单、整改清单,印发季度任务清单,逐领域召开推进会,组织开展观摩点评和集中督导4次,下发整改清单78份,构建目标清晰、齐抓共管、激励有效的责任体系。三是主动作为推动改革创新。各党(工)委分领域、分类别施策,分层次、分责任落实,探索出社会组织“党建+”、镇园产业联盟等一批特色经验做法。“三位一体”健全党建责任追究体系、党群服务中心破解非公党建难题、村干部和农村党员积分制管理、“党员进社区、点亮微心愿”模式荣获安康市组织工作改革创新奖。
精准发力,务求实效。一是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持续推进。下发《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实施意见》《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工作方案》,举办科级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培训班2期,“党性教育讲堂”58期;组建5个宣讲团、85支小分队,在各领域党组织巡回宣讲100余场次,推送学习十九大精神微视频、专题片40余期,培训党员干部1万余人次。二是干部队伍建设全面加强。2018年,运用“三项机制”调整干部占比达67%,提拔脱贫攻坚一线干部12名,占提拔干部总人数的40%。县委评选表彰脱贫攻坚优秀基层党组织42个、优秀个人122人,营造了追赶超越的浓厚氛围。举办各类主体培训班次5期,各镇各部门开展村“两委”班子和脱贫攻坚培训60期,完成中省市干部调训、专题研修61人次,干部素质大幅提升,履职能力全面增强。三是人才创新创业活力进一步激发。组建县级新型智库,筹资100万元建立“汉阴县卫计人才基金”,营造“重视人才、引进人才、善待人才、留住人才”的发展环境。出台《汉阴县贯彻< 安康市大力吸引人才人口若干政策措施>实施意见》,为加快吸引人才人口提供了政策和制度保障。四是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扎实有效。从县直部门选派11名科级领导干部担任深度贫困村驻村工作队长,为8个镇配备脱贫攻坚办公室专职副主任,选优配强92名驻村工作队长、92名第一书记、141名驻村工作队员。推行驻村工作队“红黄绿”管理模式,实行分层分类管理,引导驻村工作队履职尽责。全面推行“支部+X+贫困户”扶贫模式,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236家,建成星级示范性家庭农场568家,引领社会力量参与贫困村产业开发,形成产业扶贫合力。五是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全面提升。在农村,圆满完成村“两委”换届选举,村级班子结构进一步优化,致富带富能力进一步增强;深化“千村示范、万村达标”创建活动,建成全省首批农村党建示范点2个。在城市,持续开展“党员进社区、点亮微心愿”活动,2000余名党员到社区报到,开展志愿服务。在机关,深化“三优一满意”主题活动,引导党员“服务创一流、作风当表率”。在学校,广泛开展“四德教育”和“四有教师”主题活动,推动党建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在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深化“评星晋级、争创双强”活动,创建五星级党支部3个、四星级7个。实施远程教育“八个一百”扶贫工程,投入100万元新建远程教育广场4个,建成区域化党员培训中心3个。
打造亮点,做出特色。一是党性教育讲堂提升党员干部素质。整合培训资源,突出信仰教育、信念教育、纪律教育、担当教育,分层分类抓好各级领导干部、党员干部党性教育培训,举办主体培训班次5期,组织12批次500余名党员到梁家河等教育基地开展现场教学。二是“第一书记+电商”模式助力脱贫攻坚。举行“第一书记+电商精准扶贫”县域论坛,探索推行“第一书记+电商”扶贫模式,将“互联网+”与精准扶贫有效对接,提升第一书记运用互联网思维带动贫困户电商创业和就业能力。10个镇建立电商服务中心,90个村建立电商服务站,100余户企业和个体户自建商务网站,上半年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1.9亿元,网络交易额0.9亿元。三是党建引领“321”基层治理模式。充分发挥村党组织在“321”基层治理模式中的领导核心、政治引领、组织保障作用,建强支部班子、育优“三线人员”、推行党员积分制管理,组织4000余名农村党员、800余名人大代表、2000余名中心户长结对帮扶贫困户,打造“不走的工作队伍”。四是标准化建设提升党组织规范化水平。分领域建成2个省级示范点、40个市级示范点、40个县级示范点,着力构建一条以县城城区和月河川道沿线、北部山区公路环线、南部山区公路环线为主轴,具有鲜明区域特色和辐射带动功能的党建示范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