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阳县纪委监委认真履行监督职责,印发《2023年政治生态研判工作实施方案》,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在全县选取15个单位开展首轮政治生态研判工作,着力推动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
“望”表知里、细致入微。坚持问题导向,搜集被研判单位近3年来的巡察报告、专项审计报告、民主测评结果、调查问卷以及党员干部的信访举报和问题线索处置情况等资料180余份,作为开展分析研判的重要依据。理清头绪,从众多材料中抽丝剥茧,寻找突破口;仔细观察党员干部特别是班子成员的精神面貌和工作状态,做到“窥一斑而知全豹”。
“闻”讯而动,综合分析。把党委(党组)主要负责人和其他班子成员履职情况作为分析重点,听真实的声音、找真实的问题。严把自查自评关,对未突出政治视角、未见人见事、问题查找不深不实的2份自评报告退回修改完善。通过参加被研判单位重要会议,走访了解等措施,掌握其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三重一大”决策实施等情况,使政治监督“言之有物”。
“问”计于民,广开言路。通过调阅被研判单位年度考核结果、上级单位综合评价,以及在日常监督、信访举报、案件查办等方面掌握的情况,提前设计谈话内容,与被研判单位的领导班子、中层干部、服务对象代表等进行谈话310余人次,突出关键少数,形成书面记录。抓住被研判单位思想总开关的松懈点、制度建设的薄弱点、权力运行的风险点、监督管理的空白点,查找问题背后的根源短板弱项、分析原因、提出意见建议。
“切”中要害,一言中的。全面汇总掌握情况,客观总结被研判单位的工作成绩,认真查找问题和不足。真实刻画、分析比对,防止变形走样、以偏概全。通过查找甄别一个个“关注点”,整理归纳成一条条“基准线”,最终绘就成一幅幅“工笔画”,力求做到见人见事见思想、见因见果见趋势,做到“画像”精准、不偏不倚,为县委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并为承前启后开展下一步工作总结经验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