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服从组织的处理决定,也感谢组织对我的教育和帮助,今后一定吸取教训、深刻反思、严肃整改,不再辜负组织的信任与期望。”近日,平利县一名干部因工作不够仔细,数据对比意识欠缺,导致雨露计划补助重复发放,被组织诫勉谈话。
今年以来,平利县纪委监委把牢“第一道防线”,用好用活第一种形态,有效发挥挺纪在前的“预警”作用,使红脸出汗、咬耳扯袖成为常态。
在运用第一种形态时,县纪委监委坚持问题导向,延伸监督触角,紧紧围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重点问题、重点领域纪律作风顽疾加强日常监督,善于运用听、看、问、访等多种形式找问题、查漏洞,做到问题线索早发现、早解决。通过及时采取谈话提醒、批评教育、诫勉谈话、责令整改等方式,严肃解决一般性、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帮助党员干部早认清问题、早纠正错误,切实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努力防止把小问题拖成大问题,达到了教育人、挽救人的目的。第一季度以来,全县纪检监察机关运用第一种形态占比60.9%,同比增长55.6%。
为防止第一种形态流于形式,该县纪委监委注重对运用第一种形态处置后进行跟踪问效,采取随机抽查的方式对问题是否得到遏制、是否整改到位、是否反弹进行核验,确保相关部门和人员严整改、严落实。同时对问题整改不到位,搞形式、走过场的,坚决予以问责追责、通报曝光,持续释放有责必问、问责必严的强烈信号,以问责的常态化倒逼“第一种形态”运用的常态化和严肃性。
“用好用活第一种形态,既要直指问题,阐明纪律的严肃性,又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帮助干部纠正错误、放下包袱、轻装上阵,最大限度地防止干部出问题。”该县纪委监委主要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在用好第一种形态上持续用力,在‘早’和‘小’上下功夫,防止‘小疾’变‘重症’,努力帮助党员干部纠偏止错,让监督执纪既有刚性力度,又有柔性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