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安康市脱贫攻坚质量提升现场推进会在平利召开,与会人员现场观摩了平利县脱贫攻坚大督查工作,并将大督查工作机制作为经验交流材料向市县进行推荐。这是平利县探索建立脱贫攻坚大督查机制,充分发挥纪检监察机关监督执纪问责职能护航脱贫攻坚的又一亮点。
全县一盘棋真督实查
近年来,平利县纪委监委扛牢助力脱贫攻坚政治责任,探索建立大督查机制,切实强化脱贫攻坚监督检查。设立脱贫攻坚大督查办公室,抽调36名干部集中办公、专职专责,下设6个入户核查组、3个跟踪督办组和1个内业组,进一步统筹督查力量,严明战时纪律,规范工作程序,建立了以县委统一领导、纪委组织协调、各组通力合作的高效督查体系。
周一早上8点,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马朝阳准时主持召开一周督查工作例会,安排本周的督查工作重点。
“第一督查组今天督查发现城关镇响当河村包帮部门帮扶干部未认真落实‘四支队伍’每周到村工作时间要求,部分帮扶干部纪实手册信息不全、收入未及时测算。”
“第五督查组在八仙镇督查过程中,发现该镇花园岭村村干部存在违规借用贫困户‘5321’贴息贷款的问题。”
下午5点30分,各督查组组长准时在县脱贫攻坚大督查办公室集中,汇报反馈当天督查情况,未能及时赶回的则电话汇报当天情况。
晚上10点,大督查办公室依旧灯火通明,内业组正对当天督查情况进行分析研判,制交办函、发通报、建台账、更新“红黄绿”三色清单……
自2017年以来,这样的工作场景几乎每天如此,从未间断。正是这种真督实查的做法,用铁的纪律为全县脱贫攻坚护航,平利县脱贫攻坚工作一直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硬核举措直指问题整改
“督查组坚持“四不两直”、“四个紧盯”和“八个一”硬核举措,深入全县11个镇137个村,精准督查发现问题,精准研判反馈问题,精准督办整改问题,确保所有问题真改实改彻底改。”
在全市脱贫攻坚质量提升现场推进会上,平利县纪委副书记、监委副主任邓立海向大家作经验介绍。
“四不两直就是采取不打招呼、不定时间、不定路线、不要陪同、直插一线、直面问题的方式,直接进村入户精准发现问题。”
“四个紧盯就是围绕镇和部门责任,紧盯不到位的人;围绕“对标补短”责任清单,紧盯不落实的事;围绕中省市检查、考核、督查反馈意见,紧盯不整改的问题;围绕上级通报点出的个性问题,紧盯被通报的人和事。”
“八个一就是一天一张督查问题清单;一天一次督查情况通报;一天一次到村情况通报;一天一次问题整改交办;一周一次问题整改研判;一周一次问题整改督办;一镇一张问题整改责任书;一镇一张问题整改台账。”
据了解,2017年以来,督查组共入户走访11267余户,发现并督促整改问题5336多个,有效促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落实落细。
精准问责倒逼责任落实
动员千遍不如问责一次,在实施大督查工作中,坚持做到精准督查、精准问责。对每天督查发现的问题,当天上报汇总、当天通报反馈、当天督办整改,并建立整改台账,实行红绿标注、挂图上墙、限时清零。对反馈问题整改情况及时跟进回访督办,夯实镇和部门主要领导整改责任,对发现的干部作风不严不实、问题整改弄虚作假等行为,严查问责追责,确保所有问题按时整改清零。通过实行脱贫攻坚大督查机制,倒逼全县各级各部门将所有人力物力、时间精力、注意力和执行力真正集中到脱贫攻坚工作上来,真正做到人员落实、责任落实、工作落实、任务落实,为全县脱贫攻坚连战连胜提供了坚强的纪律作风保障。
“6月8日至14日,正阳镇周家坪村总队长、县农行行长王某未到村履行总队长工作职责,对王某给予全县通报批评。”这是今年6月,平利县纪委监委印发通报,对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履行职责不力的领导干部点名道姓通报曝光。
督查发现老县镇大营盘村监委会主任,原大营盘村村主任周某在贫困户危房改造工作中,监督不到位、落实帮扶措施不力,致使被帮扶人房屋改造不到位,并造成不良影响。2020年8月,老县镇纪委给予周某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2019年5月,督查发现大贵镇柳林坝村脱贫攻坚作战队副队长陈某、村文书任某某在负责脱贫信息审核录入过程中,将2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信息漏登,陈某受到党内警告处分,任某某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2017以来,全县共查处扶贫领域干部违纪问题151件,党纪政务处分154人。
“开展大督查,充分发挥纪检监察机关‘助推器’和‘督战队’作用,紧盯脱贫攻坚最薄弱的环节,真督实查,找问题、查病灶、严问责,为推动脱贫攻坚工作高质量开展提供了科学精准的决策依据和坚强有力的纪律保障。”平利县县委常委、纪委书记马朝阳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