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巢老人增多、老旧小区无电梯······患者遇到突发病情寻求120急救,碍于家中或左邻右舍无壮年劳力协助搬抬让人犯了难。120院前急救搬抬患者属于非医疗服务,未纳入医疗服务收费项目,出诊人员人手有限且存在搬抬安全风险,让医院受到患者的质疑和责难。院前急救搬抬“两难”问题,既是全国性的难题,更是困扰安康医疗行业多年的难题。
患者不理解、医务人员委屈,成为医患之间的一块“心病”,也导致了大量的信访纠纷出现。院前急救搬抬患者看似小事,但对于患者来说就是争分夺秒挽救生命的大事。“急诊处置的都是突发的危重病情,遇到患者体重过重或者楼层较高、楼道窄小的老旧小区,我们就是搭手搬抬了也得时刻盯着急救仪器,很容易贻误抢救时机”,从事了10余年院前急救工作的安康市中心医院急诊科护士长深有感触。
2021年6月18日,安康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田沐臣在市信访大厅接待群众来访中,了解到群众要求解决120院前急救患者无人搬抬问题的迫切呼声,要求高度重视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医疗服务需求变化,把解决院前急救患者无人搬抬问题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切入点,切实解决好关乎患者生命健康的急难愁盼问题。
安康市纪委监委随即将解决该问题纳入正在开展的加强作风建设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召集市卫健委、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市发改局等部门,组织召开解决院前急救搬抬和担架员配备的专题会议,督促各部门要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不等不靠、想方设法纾解民困,用心用力用情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突出问题。
安康市120急救指挥调度中心负责市属已纳入院前急救的3家公立医院和市辖区5家医院的急救调度工作,指挥120急救车辆33辆,日安排备勤车辆16辆,配备急救出诊队伍140余人,日均安排急救车辆40余车次,60岁以上患者占急救人数达五分之一。
“我市各医院没有配备专职担架员队伍,院前急救力量薄弱,加之搬抬责任界定不明,患者家属不理解,出诊人员心存顾虑。虽然财政和人社支持力度有限,但办法总比困难多,我们要充分调动和发挥好现有资源,把院前急救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在市人民医院调研院前急救工作建议时,安康市卫健委党委书记、主任王龙军鼓励着大家。
经过深入各医院实地调研座谈,安康市卫健委迅速在已纳入院前急救的3家市属公立医院开展先行试点,通过调整男护士、后勤及安保人员或采取补充招录等方式组建120院前急救担架员队伍,对120急救指挥调度中心开展培训,对需要担架员服务的患者在指挥调度时告知医院增派1名工作人员随车出诊,由出诊人员协作做好急救患者的搬抬工作,并给予适当奖补。
各市属公立医院结合院情实际,积极拓展院前急救延伸服务措施。市中心医院修订了出诊人员工作规范,制定了院前急救搬抬患者奖补制度并纳入日常质控考核。市人民医院新增了5名专职担架员充实到院前急救队伍。市中医医院根据120急救指令常态化增派1名男护士随车出诊承担搬抬患者任务,将以前院前急救出诊的医师、护士、司机3人扩充到了固定配备1名专职担架员的4人队伍。“现在有了专职担架员,我们的院前急救出诊人员就能把精力用在抢救病人身上,不用半夜出诊干着急没人搬抬,也不用担心自己上手之后在搬抬过程中造成二次伤害引发医疗纠纷”,安康市中医医院院长胡章学感慨。
“您家中现在是否还有其他人员在患者身边?”6月29日,120急救指挥调度中心接到了试点后的第一例急救电话,话务员在按照操作规范完成信息登记的基础上增加了问诊内容,同步评估患者病情和所处环境,并视情况将是否安排担架员随车出诊指令下达医院。
搬抬患者前后的变化,让经常出夜诊的医务人员感受最为深刻,“7月中旬我们出诊了一位66岁的心梗患者,病情比较严重,在现场采取急救措施的时候,担架员就已经收拾妥当做好了准备。要是以前,我们边抢救还得边让家属赶紧找人来帮忙收拾担架和搬抬,避免了抢救时候分心”。安康市中医医院急诊外科和神经外科还无缝对接接诊了一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从02:06接听电话到02:30患者躺在手术台,急诊外科分秒必争仅用时24分钟,为患者赢得了宝贵的抢救时间,跑出了院前急救安康速度。
安康市院前急救搬抬工作自6月下旬试点开展以来,已安排担架员搬抬患者160余人次,平均节约患者院前急救搬抬时间约10分钟,实现了院前急救搬抬信访从试点前月平均15余例到目前零投诉的转变,为规范全市院前急救工作积累了经验。“没想到你们这么快就解决了我反映的问题,这不单单是增加了服务更是护佑了生命。人老毛病多,我和众多老年家庭都是受益者,为你们点赞!”在市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和驻市卫健委纪检组联合答复信访问题的现场,反映人听完介绍后笑颜满面。
问题快速解决的背后,离不开纪检监察机关的保驾护航。驻市卫健委纪检监察组充分发挥近距离常态化监督优势,聚焦院前急救难题开展靶向监督,通过全过程参与调研座谈、全链条协调推进措施落实,不断增强专项问题监督的实效性。“及时回应群众关切,让群众能够享受到更多实实在在的监督‘红利’”,驻市卫健委纪检监察组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