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以来,市纪委监委将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监督执纪问责作为树牢“四个意识”、坚定“两个维护”的具体实践,聚焦营商环境“痛点”“堵点”和“难点”,围绕强化责任落实、强化监督效能、强化查处问责,深入开展专项治理。2020年1至11月,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共查处破坏营商环境问题653件,党纪政务处分736人,通报18批76件89人;全市查处领导干部违规插手干预工程和矿产开发问题68件、处分79人,通报曝光典型案例6批11起。
强化责任落实。将优化营商环境监督执纪问责纳入党风廉政建设年度追赶超越考核点评范围,先后印发《关于加强优化营商环境监督执纪问责工作实施方案》《关于强化监督保障 促进经济恢复增长十条措施》,建立起分管领导牵头抓总、业务室部配合协作、县区纪委监委同步推进的优化营商环境整治工作机制,持续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作风问题大排查、专项巡察督查、日常监督检查,将“监督的再监督”职责落到实处。
强化监督效能。建立问题线索台账机制,市县镇纪检监察机关对损害营商环境线索实施台账管理,定期研判、及时反馈、闭环管理;建立协作联动机制,印发《市级职能部门向市纪委监委移送五个专项工作问题线索暂行办法》,督促职能部门及时梳理移送党员干部破坏营商环境或失职失责问题线索,对 “零移送”部门发送督办函,倒逼主体责任落实;建立快速核查反馈机制,优先处置部门移送、巡察发现、信访举报和执纪审查中发现的影响和破坏营商环境问题线索,快查快办,严肃问责,对违纪行为恶劣、群众反响强烈、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的以提级领办、联合办案、下沉办案、交叉办案等方式,予以直查直办、从严处理,形成有力震慑。
强化查处问责。紧盯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在优化营商环境、项目建设中依法履职、秉公用权情况,以及“慵懒散慢虚”等作风问题,深入政务服务大厅、建设现场、行政执法一线督查暗访,扎实开展领导干部违规插手工程建设和矿产开发突出问题专项整治,严肃查处以权谋私、破坏营商环境行为,严厉问责工作落实不力、失职失责问题。倒逼各级各部门及负责人层层传导压力,积极履职尽责,主动扛牢压实主体责任,以“营商环境最安康”为标准,认真组织实施“营商环境攻坚年”行动,巩固提升十大行动成果,持续深化五大专项行动,促进 “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和“互联网+政务服务”三位一体协同推进,形成了市县镇三级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营造出良好营商环境和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