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专题栏目 > 学思践悟 > 正文

有效监督是乡村振兴的“定盘星”

作者:朱荣军文章来源: ​驻市农业农村局纪检监察组 发布时间:21-09-08 17:08字体大小: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久久回荡在心田。

2020年,我们历史性地告别绝对贫困迎来了全面小康,这是载入史册的大事件。作为市纪委监委派驻市农业农村局从事纪检监察工作的同志,作为曾经两年在一线参与脱贫攻坚的驻村第一书记,如何有效发挥纪律监督保障执行作用,促进脱贫攻坚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须臾不可轻心大意,惟有铁肩挑起监督大旗,蹄疾步稳,勇毅笃行。

一、监督抓要害,确保乡村振兴方向不偏政策落地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乡村振兴事关人民群众福祉,必须从讲政治的高度切实抓好衔接,乘势而上推进乡村振兴开新篇谋新局。

强化政治监督,稳舵盘把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作出了重要论述,派驻监督务必把讲政治摆在首位,督促各监督单位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督促各级党组织坚决扛牢“两个责任”,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摆在头等位置来抓,过渡期内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狠抓责任和工作落实,坚决把来之不易的脱贫攻坚成果巩固住、拓展好,确保党中央关于推进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在安康落地生根。

依法开展监督,促保障强落实。《乡村振兴促进法“三农”领域的基础性、综合性法律,该法立足农业农村,是一部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的法律,贯彻实施乡村振兴促进法是纪委政治机关应有的职责,也是派驻监督机构开展工作的有力抓手,派驻机构要以监督农口单位做好普法宣传为着力点,督促其做遵守执行的先行典范,把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振兴法典型示范村建设相结合,推动乡村振兴法真正在安康落地落实见成效。

聚焦精准监督,抓关键防风险。在推动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衔接的过程中,监测对象、工作方法、政策举措都相应发生了变化,要督促职能部门聚焦“三个变化”,健全完善过渡期内动态监测预警和低收入人口的常态化帮扶机制,坚决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现象。脱贫攻坚成果来之不易,防返贫风险任务依然艰巨,要督促推进中省巡视和脱贫攻坚成效考核等各类反馈问题整改,扎实做好扶贫资金项目管理、脱贫劳动力稳岗就业、脱贫人口小额信贷等工作,最大力度抓好后续帮扶。要加强政策研究,督促监督单位吃透政策衔接中的“变”与“不变”,想方设法提高政策知晓率和认可度,有效纾解新旧政策衔接过渡中出现的知旧不知新、知新不懂新等问题。

做实日常监督,传压力提效能。群众富不富,关键看干部。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不少干部产生了松口气,歇一歇的想法。派驻机构就要着眼于党员干部中有可能存在的庸散、懈怠等倾向性、苗头性问题,贯彻“治未病”工作理念,主动向工作中存在的短板和漏洞出击,监督向群众反应强烈的突出问题聚焦,通过下“先手棋”、打“主动仗”,准确把握各综合监督单位党员干部工作状态,通过经常扯扯袖、咬咬耳、红红脸、出出汗,对党员干部存在的问题早提醒、早防范,提醒党员干部时刻紧绷思想之弦,不减攻坚士气。

二、监督促发展,助力经济增长成乡村振兴硬核支撑

“一产奠基、二产支撑、三产引领”,是我市围绕“世界硒源·中国硒谷”定位,结合安康硒资源优势制定的“十四五”富硒产业发展规划策略。从市域实际来看,富硒茶、富硒水、富硒魔芋、富硒核桃、富硒渔业、富硒猪肉是我市较为成熟的六大主导产业,也是富农增收的特色产业。监督工作务必抓牢“农业高质高效”这个关键点,夯实“农民富裕富足”这个落脚点,找准“乡村宜居宜业”这个突破点,围绕推进农业提质增效,监督推动产业融合发展,督促各级各部门促进就近就地就业,发展农村特色产业,实现富农增收

近日陕西明确富硒食品产业链,实施省级领导“链长制”。安康的富硒食品进入陕西“链长制”,是安康产业走向未来之路。监督工作要围绕全市中心大局,聚焦主体培育、惠农政策、执法监管、项目支撑、品牌推介、科技服务等关键环节加强监督,督促各级各部门用好“硒”字招牌,践行“两山”理论,构建“三新”发展新高地,四个理念同步,做优做大做强五大产业,净化农资和农产品市场,用链长带动产业生长、壮大。

习近平同志指出,如期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在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过程中,安康必须瞄准发展定位,积极谋位,力争超越进位,派驻监督要与综合监督单位同心、同向、同行、同干,一体发力共同画好乡村振兴的同心圆。

三、监督盯关键,使人才成为乡村振兴的根本

戏好要靠唱戏人,兴村就要先兴人人才是乡村振兴的根本。目前全市达到农村实用人才标准的农村实用人才总量近10万人,培育认定高素质农民12491人,其中高级职业农民347人。全市农业农村系统专业技术人员1569人,其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4人,突出贡献专家13人。人才结构呈现“三多三少”,即:初中级职称多、引进人才多、实用人才多;中高级人才少、科研成果转换少、三农人才少,不利于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抓人才就是抓发展实现乡村振兴,关键要在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用好人才三个方面精准发力以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为助推乡村发展提供支撑。

要稳住用活现有人才,监督健全选拔推荐机制,灵活交流沟通渠道,完善人才保障机制,破除不利于人才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障碍,搭建有利于人才建功立业的软环境,让人才“聚”起来,为人才松绑。

要筑巢引凤吸引人才。近年来,我市广泛招才引智,引进本科以上学历人才132人,同3个院士工作站、5个省级专家工作站中国农科院17个专家团队建立合作关系这是可喜的现象。如何吸引更多年轻有为之人投身到乡村来发展?其关键在于优化人才引进条件。派驻监督就是要发挥贴身监督的优势,监督推动制定“引进人才”政策,以事业吸人、环境诱人、感情引人、政策招人、责任催人、利益留人,让有志之士在乡村看得见发展机会。

要大力培养乡土人才。乡村振兴,既需要吸引一批农业科技领军人才、有技术有能力懂管理的人才,更需要培养一批土生土长的乡土人才。要注重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把当地优秀农村党员中有一定产业发展基础、有一定专业实用技术、在群众中口碑好的党员选出来,发动其成为带动乡村振兴的领头雁,要推动农民职业化,有针对性组织开展专业知识、职业技能等培训,不断增强农民的生产水平、发展能力和致富本领。

监督既是约束,监督也是助力。让我们携手并进,在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践行初心使命,展现实干担当,不负时代重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