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廉政文化 > 廉政网评 > 正文

严谨尽责干事

作者:陈金山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18-11-27 08:38字体大小:

《左传·宣公二年》有言:“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这句名言一直以来都为世人奉为宽宥准则,更是宽以待人,有容乃大的佳辞典范。

客观来讲,事物变化发展易于矛盾之中,规律真理善藏表象之里,确有难以把握之嫌,主观方面,由于个体自身知识经验、能力水平的有限性,在寻求真理的道路不免盘桓回绕,错误失责亦隐匿其中,即便如此,从实际工作出发,“过而能改”就真的“善莫大焉”了吗?出了差错,犯了错误,我们能够及时修正改过,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未必就是最好的办法。对中国千万干部而言,供职于每个实实在在的岗位中,无论是政策研究者、还是问题决策者,亦是基层落实者,我们能否将这句宽勉之词系于心头,言于口头?对整个国家而言,面对中国复杂不一的国情社情,人民群众的热切期望,能否任其干部以宽宥准则为其在职之道?答案是否定的,因为以这样的工作态度与价值信仰工作理国是危险的,至少是不积极的,倘若如此,试问干部犯错,是否要买单,谁来买单?

干部谓之干部,依赖于其为人民服务的崇高信仰、思想的先进性和较高的自我要求,因为“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因为“在其位,谋其政”,因为中国大地上的千万干部是国家和我党形象的代表者,更是国家伟大使命的践行者。当然,我们不提倡职场上所信奉的宽宥心理,并不意味着对干部错误的“零容忍”。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因噎废食,畏葸不前是不可取的,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我们依然鼓励,但更期待的是错误的减少乃至无限趋近于零,那便希望每一位干部以严谨尽责之风,履干部分内之责,善于总结经验、汲取教训,从盘桓中历练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