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廉政文化 > 廉政网评 > 正文

为政以廉,“不受虚言”为先

作者:李先钊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18-11-20 08:14字体大小:

“不受虚言,不听浮术,不采华名,不兴伪事。”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之江新语·不兴伪事兴务实》中引用汉代著名政论家、史学家荀悦《申鉴·俗嫌》中的名句。其意何为,想必在广大党员干部心中早已竖起了一杆秤。  

“廉洁自律心无病,求真务实业有成。”清清白白做人,兢兢业业做事,这是每个行业的基本职业操守,也是广大党员干部的行为准则。“虚言”、“浮术”、“华名”、“伪事”是“四风”的具体表现形式,是从政大忌。十八大以来落马高官并非少数,追根究底,都源于“虚言”之害。因此,“不受虚言”,方可“浮术”不生、“华名”难存、“伪事”无为。  

“不受虚言”,当“不兴虚言”。言必信,行必果。其言不实,则实施行为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将难以保障。所以“不受虚言”当从“不兴虚言”着手,废“虚言”、兴实谏是势在必行的。如果一个人自己所说的话没有事实依据,连自身都难以信服,又何谈取信于人呢?倘若为官者都为了政绩和自身利益上欺领导、下瞒群众、“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导致“虚言”大行其道,让事实埋没于漫天“虚言”之中,真正的问题难以得到发现和解决,长此以往,必将祸患无穷。  

“不受虚言”,当“耳清目明”。“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人民群众始终是党的各项工作、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考量一项工作和政策的落实情况,人民群众才是最好的“老师”。毛主席曾说“只有代表群众才能教育群众,只有做群众的学生才能做群众的先生。” 因此,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入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与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练就自己的“千里眼”和“顺风耳”。要自觉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始终保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通过暗访、巡察和实地考察等多种形式及时发现问题、真正反映问题、有效解决问题,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不受虚言”,当科学决策。宋代抗金名臣李纲曾说:“使士夫不復事虚名而收寔效,官司不復行虚文而施实绩。”告诫我们“形式主义”是毒瘤,徒具形式的规章、制度行不通。只有综合考量多方因素、真正落实到行动中的制度政策才能得人心、见实效。在制定政策时,需深入调查研究,采用专家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络收集意见等多种形式集民智、汇民心,确保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和可操作性。“令在必信,法在必行”,良好的政策必须要有良好的执行。倘若齐心协力共筑制度堡垒,切实维护群众和社会利益。在上者高屋建瓴、运筹帷幄,在下者身体力行、扎实推进,何愁政令不畅、执行不力?  

为政以廉,不仅要跟贪污腐败划清界限,独善其身,还要从“不受虚言”做起,拒“虚言”、废“浮术”、黜“华名”、罢“伪事”。为官为政,当不说虚言、不传虚言、不慕虚言。常修为政之身,常怀廉政之心,常思奢侈之害,慎独以修身,勤俭以养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