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廉政文化 > 廉政网评 > 正文

从延安时期“学习运动”中汲取学习的“营养剂”

作者:朱荣军文章来源: 驻市扶贫局纪检监察组 发布时间:21-04-01 08:44字体大小:

我们党历来重视学习。1938年,毛泽东主席出席延安学习动员大会号召广大党员干部发扬“攻读”精神,在工作、生产中,以“挤”的方法获得学习时间,以“钻”的方法求得问题的了解和深入随后,延安各种学会和学习兴趣小组雨后春笋般成立了起来拿起锄头抓生产、端起枪杆去打仗、翻开书本学习窑洞旁、延河边、杨家岭、枣园等处处三三两两结对学习,干部争先恐后抓学习,学习成为延河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时至今日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学习精神仍是我们学习汲取“营养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党员干部只有把学习作为一种时尚一种追求、一种爱好、一种习惯,切实坚持自觉学习、主动学习、终身学习,才能使自己真正成为工作上的行家里手。

汲取“挤”的方法。谈到学习,很多人总说工作太忙,没有时间学习看书,这不是逃避学习的借口。鲁迅先生曾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意挤,总还是有的。”延安时期党员干部搞革命、抓生产,备战备荒,他们有专门的时间吗?回答是否定的,因此就有了马背上还在看书学习的故事这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只学习,时间挤出来。

汲取“钻”的恒劲。学习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古人说:“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学习过程中,免不了会遇到很多疑难问题,不去了解不去深思细悟,很难掌握事物发展的来龙去脉,这就需要我们拿出一股的牛劲,锲而不舍的恒劲,不厌其烦刨根问底,最终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以求破解之法的心态深入思考学,才能真正学深悟透。

汲取进“攻”的精神。古人把读书形容为“攻书”。如何“攻”呢?毛泽东说“我看这个‘攻’字是有大道理的,就是把书当敌人看,一字一句地攻读。”毛泽东在延安把读书的方法概括为两条,一是当好“联系员”,二是当好“评论员”。所谓“联系员”有两层含义,一是“把书中写到的观点主张、人物事件,同这些观点主张、人物事件有关的或对立的另一个侧面联系起来思考和理解”,二是“善于跳出书本,联系现实来理解和发挥”。所谓“评论员”,“就是对书中内容要有自己的看法,要有所评论,不是跟在书本后面亦步亦趋,而是从自己的知识背景和实践需要出发,对书本知识进行创造性的发挥和运用”。“读书只有当‘联系员’,才能有所比较和分析,进而见人之未见;只有当‘评论员’,才能有鉴别和主见,进而学以致用。两者事实上互为一体。离开了‘评论’的‘联系’,就缺乏了灵魂,离开了‘联系’的‘评论’,则失去基础。”

汲取“实”的态度。延安整风掀起学习运动,毛主席在学习中也科学地阐释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他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求’就是去研究。”运用到正在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中,就告诉我们要有求“实”的态度,善于学习运用最新理论成果,主动研究工作的新特点、新规律新发展、新理论出实招求实效。“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把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在解决实际问题中“长本事”、在不断磨砺中变“老练”。俯下身子、沉下心来,向群众学习,拜群众为师

汲取读“破”的坚韧。“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1939年5月20日,毛泽东在延安在职干部教育动员大会上向全党要求:“学习一定要学到底,学习的最大敌人是不到底。自己懂了一点,就以为满足了,不要再学习了,这满足就是我们学习运动的最大顽敌,今天开会后要把它克服下去。”这就要求学习要有不断去破除心里满足的障碍,破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心里障碍,用“破万卷书”的韧劲,求“万里路”的恒劲,钻到书海去,在书中去寻找“黄金屋”,只有读破万卷书,方能行万里路。

汲取“严”的作风。窑洞学习成风,学习要求也很严格,中央要求延安各单位及时总结学习经验,表彰、奖励学习好的干部,对集体学习无故缺席或不认真学习的,给予批评教育和必要的纪律处分。今年是建党100周年,又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国内外复杂的斗争形势,学习党史教育正当其时,要汲取延安时期从“严”的作风,学习从严从实,讲方式方法,严明纪律要求,要一篇一篇原汁原味的学习,认真领会我党各个阶段取得的伟大成就,科学明辨是非,坚定“四个自信”,积极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从容面对各种困难,沉着驾驭改革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难题,让“严”为学习发力,让“严”为强能蓄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