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我市实现脱贫摘帽,大量搬迁群众住上了新房,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面对发展新阶段和新情况,新民风建设也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持续用力抓实抓好,让更可持续、更高质量的发展之路走得更稳健。
坚持“疏”“堵”结合,传承民风精髓。千百年来存在于社会上的“庆贺之风”,有它形成的必然原因,其中蕴含着孝老爱亲、互帮互助、积极乐观的人性之美。但近年来有的地方攀比之风、敛财之风等歪风邪气盛行,让淳朴的人情变了味。面对这些问题,一“堵”了之会让广大群众很不适应,人情变淡了,生活的乐趣也少了。因此,我们在“堵”的同时,更要注重“疏”。比如在我市广泛开展的“集体升学礼”,比如有的地方在重阳节集中给老人“过生日”,比如以村规民约等形式给“庆贺之风”限个范围,设个上限等,都是“疏”的有效办法,既有利于保护和传承好优秀的民族精神,又能够基本满足群众的精神生活需求。
坚持“策”“效”呼应,不断优化措施。不可否认,有一些政策措施在基层落实起来会有难度。出现这类情况,就要聚焦效果导向,对政策措施及时完善。比如在各村设立的“爱心超市”是将安康新民风的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结合在一起的最佳途径,从理论上讲,这个设计很好,但很多地方的资金来源是个问题。笔者建议能否从村集体经济组织收益中拿出一部分投入到“爱心超市”的运营中,或是寻找更加科学持续的办法。
坚持“简”“繁”相宜,便于更好落实。新民风建设是一套系统工程,量大面广,涉及到各个层面,这就必须考虑落实能力的问题。近年来,基层忙于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加上条件和人力有限,落实能力也有限,针对基层的政策措施宜简不宜繁,宜精不宜多,要基本保证基层能够落实。一些较为复杂的工作要以上级部门为主,以上带下开展工作,比如在新民风宣传方面,通过上级部门集中组织文化宣传队伍到基层、组织人员在村(社区)绘制新民风画作等方式就很好。
坚持“带”“树”互促,不断扩大影响。基层干部都要做到“打铁自身硬”,上级要求的纪律规定带头遵守、带头落实,积极主动为群众谋利益。同时,要通过树立身边的先进典型,让群众近距离理解和感受新民风,更好激励大家向善向好。当然,先进典型的确定一定要经得起检验,并在群众中公示,要得到群众广泛认可。
坚持“主”“导”相适,激发群众自觉。新民风建设,说到底是群众自己的事,受益的也是群众自身,那些表面上“热热闹闹”的大操大办等不良现象,受伤害最大的是老百姓自己,他们需要靠政府这只管理之手帮他们“脱离苦海”。现在大量群众进入搬迁小区,环境和需求发生变化,要适应新需求、新变化,因势利导制定新措施、新规定,引导其自觉参与、自觉遵守,带动他们更好发展。比如搬迁群众到了新的居住环境,说话干事都要顾及楼上楼下邻居的感受,大声喧哗、随意抛物、乱堆杂物、说人长短等行为,都将影响到别人,需要加以规范。
坚持“法”“理”互融,深化民风建设。治国之本在于法治。我国已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作为“社会生活总规矩”的民法典,调整着老百姓的公序良俗,它的权威性和有效性有赖于道德的滋养与支持。要加强法制宣传,全社会形成学法、敬法、用法、守法的良好氛围。对于法律未明确的事项,要做到以“理”服人,以“德”服人。法安天下,德润人心,双管齐下,新民风必将更有力地扎根于基层、扎根于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