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廉政文化 > 廉政网评 > 正文

涵养好家风不是小事

作者:郑时根文章来源: 汉滨区纪委 发布时间:20-10-14 11:38字体大小:

 

今年“十一”双节期间,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通报曝光了重庆市长寿区双龙镇政府应急办主任违规操办家人生日宴、厦门市会展集团股份公司董事长潘子万公车私用、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公安局警务督察大队原大队长何钦贵利用职务之便给自己私家车加油还有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县农业农村局原党组书记、局长杨语发的儿子去年考上大学,有干部专门到他家,给他儿子送了1000元的红包......

以上几个案例,可能有人不仅要问,举办家人生日宴,公车接送一下家人,给家里车加点儿公家油,子女有好事收几个红包,这不是很“正常”嘛?作为领导,这点便利还不能有嘛?一点“小事”又是处分又是通报曝光,至于这么较真嘛?

但我们要说,党员干部家风问题,真不是小事。

家风不正、家教不严,则子女容易不学无术、招惹祸端,甚至是“家风不严,祸延全家。”从严管党治党以来,中央重拳反腐、铁腕肃纪,腐败分子纷纷落马,许多贪腐官员在腐败路上,往往是贪腐父子兵、受贿夫妻档,“一家子腐败”。从近年来查处的一些案件看,出问题的干部普遍存在家风不正、家教不严,家人亲属之间相互影响,形成了家族式腐败,可谓是:家风不正必出问题。领导干部手中掌握着公共权力,在方方面面都有着“一定的影响力”,如果疏于管教,家风不正,甚至故意纵容的话,妻子儿女必是贪欲丛生、借权生财,“一人当官全家涉腐,一人落马牵出全家”也就再所难免了。如:原中央政治局委员、军委副主席徐才厚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晋升职务提供帮助,直接和通过家人收受贿赂;陕西省委书记赵正永涉案财物大多都是其伙同妻子等家人非法收受的;陕西省政府原参事吴新成利用职权和职务上的影响为其配偶经营活动谋取利益,共同上演贪腐“夫妻档”。这些领导干部有意放纵、为虎作伥,家属假借权势、大肆渔利,家风越来越坏、贪腐愈演愈烈,整个家庭乃至家族毁于家风不正、毁于贪腐泥沼,这些都在告诫我们,家风严是爱,宽是害。

  家风是党员干部事业发展的根基。对党员干部而言,从手握拳头庄严宣誓入党的那一刻起,就应当把经受住是与非、公与私、义与利的考验化作思想自觉和行为准则,守公德、严私德,做一个好干部、好配偶、好父母、好儿女,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树立良好家庭美德,时时处处坚守家风。

  俗话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领导干部的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领导干部作风的重要表现。如果八小时之内在单位大讲廉洁清正,八小时之外回到家里就“放飞自我”,以关心家人、亲属为由,把公权作私用、公产变私产,必然会触碰底线、欲壑难填,到头来不止是害了自己,还害了亲属。由此可见,涵养家风,是让家庭成员凝神聚气、固本培元的首要工作,是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重要内容,绝不可等闲视之。宋朝三槐王氏祖先承传“忠厚传家远 ,诗书继世长”、毛泽东“恋亲不为亲徇私、念旧不为旧谋利、济亲不为亲撑腰”家风三原则,焦裕禄“工作上向先进看齐,生活条件跟差的比”的家训,都是严立规矩、严明家教,用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品德来引导家人正心修身、崇廉尚洁

  如何涵养家风,是每一名党员领导干部都必须答好的考题。“己不正则难以正人”。作为领导干部,首先要坚定理想信念。无论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都要坚守公私分明、先公后私的共产党员自律规范,始终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其次,要知行合一。要把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落实到日常工作、小事小节上,把对家里人的标准、严要求融合于良好家风的点滴塑造中,以反面典型为戒,严格要求配偶和子女真正做到管好自己不出事、管好家人不添乱

  家风如春雨,润物细无声。党员领导干部只有从小事做起、小严起,才能用高尚人格感召家人、引领社会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