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专题栏目 > 学思践悟 > 正文

办案工作中如何突破口供的几点思考

作者:佚名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19-01-28 17:07字体大小:

口供虽然不能单独作为违纪违法涉嫌犯罪的定案依据,但是口供作为直接证据,对于全面分析研究案情,正确认定案件事实,合理配置资源,缩短办案周期,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特别是在一些职务违法犯罪案件中,口供能否突破直接关系到案件的成败。

准备充分才能水到渠成

“我明白,事情你们都知道了,我也没有什么可狡辩的,我向组织如实交代问题,只希望组织能宽大处理……”这是在办理榆林市吴某涉嫌受贿案时,吴某第一次接受讯问所说的话,从正式讯问到交代问题,前后不到1小时。然而就是围绕这一个小时,办案人员前期做了近两个月的准备工作,详细调查了其家庭情况、社会关系、个人成长、兴趣爱好、资产情况,秘密询问了有关证人、调取了相关书证……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全面充分的准备工作是成功获取口供的基础。在可能丧失的利益面前,被调查人往往会抱着侥幸的心理,认为违法犯罪行为比较隐秘,调查人员可能是在“使诈”,从而选择对抗,因此调查人员要营造一种已掌控全局的氛围,让被调查人感觉到自己是一个“透明人”,在办案人员面前没有秘密可言,隐瞒是没有出路的。

配合紧密方能相得益彰

个人的力量终究有限,团队的力量永远是最强大的,询问、讯问工作更是需要凝心聚力,配合协作。在办理冯某涉嫌违纪违法案中,对冯某进行讯问的同时,外调组在其住所搜查到一张银行小票,上面标注着“某书记”,外调组及时将这一情况通报了讯问组,这不仅坚定了讯问人员的信心,同时以这张票据为突破口,迅速打开了被调查人心理防线,最终冯某交代了其向多名官员行贿的违法犯罪事实。在讯问当中,有时候被调查人对尖锐性的问题会十分激动,这也需要其他讯问人员适时调解缓和气氛,消除对抗情绪。

方法灵活达到四两拨千斤

“唱红脸唱白脸”,引用到询问、讯问工作中,其实就是“审托对比”的技巧。一个扮演“恶人”,“戳痛处”、“揭伤疤”,另一个扮演“好人”,“勤安抚”、“好相劝”,一审一托形成感情交流的落差,来顺应供述动机的需要。“你自己想一想,从一个乡镇上的小办事员,成长到今天多么不容易,与你的付出相比,你收别人这么点钱有没有觉得很不值?”这是对某被调查人的一次提问,问题感性其实暗藏玄机,舒缓了攻击性,很容易让被调查人接受事实。针对不同的被调查人,根据其心理特征,采取有针对性的询问、讯问方式,便于取得更理想的效果。

情感的召唤往往使得“浪子回头”

“人之初,性本善”,从“好同志”沦为“阶下囚”,是一个逐渐褪色腐化的过程。被调查人或是在“捧杀”中被腐蚀,或是因家庭困境“铤而走险”,或是在物欲横流中自我迷失,但人的本性和良知并不会泯灭。面对调查人员的询问,之所以不如实交代,是趋利避害的天性使然。“我对不起组织的培养和信任,对不起家人……”“现在我才认识到平平淡淡才是福……”通过党性教育、亲情感化,大部分被调查人都能认识错误,悔过自新。在看到自己女儿的视频时,被调查人冯某声泪俱下,“我愿意配合组织调查,我只想早点回到家见到我的女儿……”唤起被调查人的良知,使其知错改错,勇于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以诚恳的态度实现自我救赎,不仅体现了办案的技巧,也通过案件达到了教育挽救的目的,从而实现了政治效果、纪法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